益路有新立足上海、服務全國,以新階層人士為主體廣泛開展志愿公益服務,堅持志愿公益、全面公開、專業服務三大原則,形成三級品牌矩陣,累計開展50個公益子項目,組織新階層志愿者327人,參與志愿者1.2萬人次,志愿服務時長51111小時,服務群眾61.75萬人次。
【資料圖】
志愿公益活動現場
完善組織體系,構建志愿服務新格局
益路有新項目自成立以來,建立了完善的組織架構和服務體系。項目先后設立1個市級志愿總團、5個專業分團(心理、法律、調解、文化、健康)、16個區級分團,形成完整的新階層志愿公益服務體系,為新階層人士參與志愿公益提供入口和平臺。
項目秉承志愿公益(對內志愿,不拿報酬,對外公益,不收費用)、全面公開(公開人員、公開服務、公開時間,全面接受社會監督)、專業服務(不培訓、不服務;不考核、不上崗)基本工作原則,為新階層人士參與志愿公益提供入口和平臺。
項目還創設了上海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志愿公益日(8月28日),通過主題活動集中為市民提供志愿公益服務,凝聚新階層力量,聚焦民生服務、社會治理等核心領域精準發力,成效顯著,成為社會治理共同體中的重要群體。
專業分團發力,服務民生多領域
心理分團服務首屆上海市職業技能大賽,為參賽選手提供賽前心理疏導;與上海海關法規處聯合主辦"國門小衛士"八五普法活動;與上海圖書館、上海市動漫行業協會聯合主辦"海上新力量·益路有新"新階層藝術作品展,為新階層自由藝術家構建展現精神風貌的平臺。該分團組織持證社工師、專業心理咨詢師、律師等,累計開展1.8萬小時心理健康服務,通過個體咨詢、團體輔導等形式,有效緩解市民家庭心理壓力。
調解分團作為社會矛盾化解的主力軍,成立至今累計調處勞動爭議案件超2000件,調解金額突破800萬元,惠及勞動者與企業雙主體。
法律分團常態化開展法律志愿服務,在高校開展高校畢業生第一堂法律課、為中小學生開設律政少年營,為青年成長筑牢法治根基。
文化分團以文化領域新階層人士牽頭開展文化藝術展示、非遺科普等活動,累計開展近3000小時文化服務,為民族學校、社區等群體帶來高品質文化體驗,推動城市文化軟實力提升。
健康分團組織醫務志愿者聚焦青少年"四小問題"("小眼鏡""小胖墩""小豆芽""小焦慮"),通過義診、健康知識宣講等活動,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社區、鄉村,助力全民健康素養提升,累計服務群眾20萬人次。
取得顯著成效,獲得社會廣泛認可
各區級分團立足區域特色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多元化志愿服務格局。黃浦分團組織127名志愿者深度參與社區治理;浦東分團發揮區域優勢,在科普領域開展5000小時公益服務,形成示范效應;徐匯分團持續在新疆、云南開展書法公益服務。
先后獲全國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司法部全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先進集體、 上海市三八紅旗集體等集體榮譽;全國勞動模范、 上海市慈善之星、上海市三八紅旗手等個人榮譽。
以益路有新為總品牌,形成市級總品牌、區級樞紐品牌、新階層代表人士主理品牌的三級品牌矩陣。把公信力作為外部生命力,影響力作為內部驅動力的根源,激發新階層人士內在志愿精神。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徐昇
校對 胡妍璐
關鍵詞: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