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這兩張1999年的存單,是父親留下的念想,沒想到在你們這里拿到了結果?!苯?,市民吳先生帶著父親留下的兩張老存單來到農業銀行日照秦皇島路支行,手持查詢結果通知單,語氣里滿是釋然。這張跨越二十多年的存單,如今正上演了一場難忘的“尋賬”經歷,不僅解開了他心中的疑惑,更讓他感受到了金融服務里的耐心與溫度。
吳先生的父親于2017年去世,2025年初整理遺物時,他在舊木柜的夾層里發現了這兩張泛黃的紙質存單。存單落款日期是1999年秋,開戶行正是當地農行網點,一張金額2000元,另一張3300元。“父親生前沒提過這兩筆存款,我也是偶然發現的?!庇捎诖鎲文甏眠h,上面只記錄了父親的姓名、存款金額和存期,關鍵的銀行賬號并未標注,加上父親已去世,身份信息核實難度大。
網點內勤行長了解情況后,一邊安撫他的情緒,詳細留存兩筆存單信息,一邊迅速啟動歷史賬戶查詢預案,聯系銀行檔案管理部門,申請調閱1999年至2000年的紙質開戶檔案和掛失登記薄。
“2000年前后的賬戶信息,還未完全電子化,很多檔案需要在庫房的密集架上手工查找?!必撠煵樵兊墓ぷ魅藛T回憶,為了盡快找到線索,他們連續多日泡在檔案庫房,按照存單日期范圍,逐一翻閱成捆的歷史憑證。紙張受潮的霉味、密密麻麻的手寫記錄,成了查詢過程中的“攔路虎”,但想到吳先生對父親遺物的珍視,大家始終沒有放棄。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本2000年的掛失登記薄上,工作人員找到了關鍵信息:吳先生父親的姓名赫然在列,登記內容顯示,其于2000年5月因“存單遺失”辦理了掛失手續,一周后補發了新存單,原存單同時宣告作廢,后被吳先生的父親在存單到期后正常支取。
當工作人員將查詢結果和歷史憑證復印件遞給吳先生時,他反復確認著上面的信息,眼眶微微發紅:“雖然錢早就取出來了,但總算弄明白了這兩張存單的來龍去脈,也算了卻了我一個心愿?!彼匾饽贸鍪謾C,拍下父親的掛失登記記錄,“這是父親留下的痕跡,農行幫我找到了答案,太感謝了?!?/p>
農行日照秦皇島路支行負責人表示:“老存單承載的不僅是存款,更是客戶的情感與信任。哪怕檔案再難查、時間再久遠,只要客戶有需求,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梳理線索,給客戶一個明確的答復?!睆?999年的存單開立,到2000年的掛失補發,再到2025年的真相揭曉,這兩張老存單雖未帶來預期的存款,卻以另一種方式,讓吳先生感受到了金融服務的誠意——跨越時光的,不僅是泛黃的憑證,更是銀行對客戶的一份責任與擔當。
(通訊員 劉兆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