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北京延慶小海陀山最高點的山頂出發區放眼望去,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飛燕”)的雪道猶如7條白色瀑布由山頂向山谷蜿蜒“流淌”,而山腳下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游龍”)宛若一條巨龍靜臥,等待“一飛沖天”。
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核心區位于小海陀山南麓,海拔2198米,共建設“兩館一村”——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和延慶冬奧村,2017年3月底開工建設,2020年12月實現完工,建設者歷經4年的艱辛,終將藍圖變為現實。
真正意義上的“綠色賽區”
“冬奧延慶賽區是2022年冬奧會建設難度最大的賽區。在無水、無路、無電、無信號的條件下,經過4年多艱苦卓絕的努力,建成了符合奧運標準的首條高山滑雪賽道和首座雪車雪橇賽場。”近日,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副主任趙北亭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道。
延慶賽區11條索道、纜車仿佛躍動的曲譜將高山滑雪每一個區域連接起來;延慶冬奧村這座中式庭院靜謐的掩映在山林之間,實現體育設施同自然景觀的和諧相融,彰顯“山林場館、生態冬奧”的設計理念。
據趙北亭介紹,延慶賽區是一個100%使用風電、太陽能電力的綠色清潔能源賽區,是一個水資源全部實現自我收集處理再利用的“海綿型賽區”;它還是一個“生態賽區”,賽區建筑施工表面的原生土全部收集,建設完工后全部原土覆蓋,所有珍貴樹木全部就地、遷地保護。因此,它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綠色賽區”。
值得一提的是,施工伊始,建設者們根據每棵樹受到的不同影響以及植物特性,針對性地實施了“私人定制”的保護方案。
同時,為了留下小海陀山最美麗的天際線,建設者選擇建設國內首條大坡度山嶺地下綜合管廊,將水、電、通訊設施全部通過地下綜合管廊輸送,避免了按照傳統方式將18路總長98公里的管線沿著山型鋪設,把對小海陀山的生態影響降至最低。
“兩館一村”均達綠色建筑最高等級
據介紹,延慶賽區“兩館一村”均達到最高等級的綠色三星標準。延慶冬奧村全部按照國家最高等級綠色建筑三星級標準進行設計。其中居住6組團,作為超低能耗示范項目進行建設。
據業主單位、國家高山滑雪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士革介紹,超低能耗建筑是指通過合理的朝向、保溫隔熱以及節能散熱系統、自然通風等,讓室內無論冬夏都可以達到舒適的溫度和濕度要求,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時,提升宜居體驗。
由于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國家學車雪橇中心都是填補空白的項目,建設任務在國內屬首次,沒有相關標準可循。建設者制定《綠色雪上運動場館評價標準》,成為雪上場館綠色評價的依據,目前已成為地方標準,編制了賽道及制冷設計、驗收企業標準,成為工程驗收的依據。這些標準不僅為冬奧會的建設提供了依據和支撐,也為大眾雪場建設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提供了依據,對于整個行業的發展提升也帶來積極的促進作用。
據了解,建設過程中還將廢棄的渣石用于雪道填方及景觀工程,內部消化棄渣總計約30萬立方米,并將施工中開挖出的石材經過簡單加工后二次利用,做成各類建筑物的“石籠墻”,不僅大幅減少廢棄渣土,還就地取材做成石墻石屋等濃郁的北方山村文化特色。(華 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