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們聽說過有研究團隊在開發一款專門用于血液采樣的機器人。盡管當時機器是在人造手臂上展開的測試,但我們還是對這項技術的前景寄予了厚望。好消息是,羅格斯大學剛剛宣布,其采血機器人已成功完成在真人身上的測試。在 31 名志愿者中,其成功抽取了 97% 的靜脈血樣,且總體成功率達到了 87% 。
(圖自:Unnati Chauhan / Rutgers University,viaNew Atlas)
新原型設備由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的一支工程團隊打造,其能夠放置在患者的手臂上,借助超聲波成像技術來定位一條狀況良好的靜脈。
接著,機器可將采血針刺入靜脈、抽取血液樣本、然后將之轉移到具有離心機功能的血液分析儀中。
其實早在 2018 年的人造手臂試驗中,研究團隊就已經測試過后者。不過在最近的實驗中,研究團隊邀請了 31 名志愿者。
其中 25 位參與者的靜脈采血成功率高達 97%,總體成功率亦有 87% 。羅格斯大學指出,這些數字已達到或超過臨床標準。
根據先前的研究,在靜脈顯影困難的患者群體中,臨床醫生的靜脈插針成功率僅為 27% 。
在難以觸及的患者群體中,這個數字為 40% 。在體形消瘦的患者群體中,亦只有 60% 的成功率。
隨著技術的成熟,采血機器人還可用于靜脈導管插入、透析與動脈管路放置等操作。
此外,機器人能夠有效避免人工反復失敗的嘗試可能導致的并發癥,比如靜脈炎、血栓、以及感染。
研究一作、候選博士 Josh Leipheimer 表示:這類機器可幫助臨床醫生快速、安全和可靠地獲取血液樣本,防止因多次插針而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并發癥和痛苦。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本周出版的《技術》(Technology)期刊上。原標題為: 《First-in-human evaluation of a hand-held automated venipuncture device for rapid venous blood dra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