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原標題:努力呈現動畫美學的中國氣派(新語)
今年暑期檔電影類型豐富,掀起大眾觀影熱潮。動畫電影《浪浪山小妖怪》作為其中的一部,得到大眾認可和喜愛,刷新中國影史國產二維動畫電影的票房紀錄。作為編劇和導演,我非常榮幸。
情感共鳴,是創作追求的目標。《浪浪山小妖怪》改編自動畫短片《中國奇譚之小妖怪的夏天》,故事中,我們將視角對準小人物,給了觀眾更多代入角色的可能。講普通人的故事,是文藝創作的重要類型。無論是劇中“小妖怪們”追求事業過程中產生的苦惱,還是對正義和理想的追求,都是打動當今年輕人的點。我們希望一部作品不僅是講一個好故事,還能與觀眾產生情感共振,帶給觀眾溫暖和力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是創作中始終強調的重點。這部影片的構思來自古典名著《西游記》,但同時這又是一個原創的故事。這個故事并非改編或擴寫,而是對經典故事的一種“補寫”。作品的世界觀設定遵循原著的邏輯和人物,但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演繹,耳熟能詳的故事變得新鮮獨特,換位思考讓讀者刻板印象里的“小妖怪們”變得立體鮮活。同時,影片將當代人的理想和困境、快樂和悲傷、勇敢和妥協融入敘事,使得傳統神話故事照進現實,回應觀眾的所思所感。
中式審美,是我們在視覺層面持之以恒的探索。許多觀眾說,“這部電影讓我回到了童年?!庇捌瑐鞒辛松虾C佬g電影制片廠的經典動畫美術風格,但并非簡單復刻,而是追求與當代審美和視聽語言高度契合的創新。本片的美術風格經過了多次迭代和升級:以國畫風格為基礎,大量采用留白、暈染等傳統技法,強調寫意,力求讓觀眾第一眼就能夠感受到鮮明的中式審美;同時取西方繪畫的優勢,融入透視、光影、結構等表現技法,強調寫實,使得其在視聽語言方面表現更充分。在角色造型方面,也部分借鑒連環畫的繪畫手法,參考戴敦邦、劉繼卣等知名畫家的白描技法,力爭在造型風格上展現出與眾不同的特質。
中國故事、中國氣派,是中國動畫的精神內核,是創作的立身之本。除了畫面的風格之外,更重要的是講述體現中國人處世方式和民族性格的故事。片中,母子間的親情、孩子對家人的報喜不報憂,體現了中國人特有的家庭情感關系;再比如“小妖怪們”最后選擇舍生取義,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崇尚的品格。中國人所追求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深刻影響著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動畫創作者,進而反映到作品中,最終與廣大觀眾產生共鳴。
扎根人民,守正創新,電影創作需要從生活中來,到觀眾中去。當前中國動畫發展勢頭良好,呈現出多元化、專業化的趨勢。相信在創作者積極探索和實踐下,尊重觀眾和市場的選擇,中國動畫將打開新的廣闊天地。
(作者為《浪浪山小妖怪》編劇、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