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承載民族情懷的國車“紅旗”,到鑄就汽車工業脊梁的“解放”,再到深入千家萬戶的“奔騰”,中國一汽一直是引領中國汽車先進技術和產業創新的標桿。回首崢嶸來時路,建設銀行吉林省分行始終與其相伴前行,圍繞中國一汽戰略轉型方向深耕賦能,以落實國家戰略部署及宏觀經濟政策為方向,以打造“全場景、深維度、有溫度”的特色金融服務模式為目標,以助力鏈條企業繁榮發展拉動區域消費經濟升級為己任,用實際行動與中國一汽攜手共同推進“五篇大文章”落地,成為國內首家打通中國一汽全產業鏈綜合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
(資料圖片)
盤活銷售鏈,數字金融打通下游渠道
建設銀行吉林省分行自1999年與中國一汽開啟下游融資合作以來,堅持深耕新車庫存融資模式創新,為汽車經銷商網絡建設與新車流通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持,做企業身邊有溫度的商業銀行。近年來,建設銀行吉林省分行深入市場調研,通過數據模型分析需求,讓每一組剎車盤、火花塞都化作可視化的“信用錨點”,成為可為汽車經銷商提供融資支持的“疏通劑”,實現了基于數字信用和物質信用的轉化。以深度的市場調研為基礎,以建設銀行金融科技力量為支撐,建設銀行吉林省分行結合中國一汽下游產業鏈特性,專門搭建了“e銷通”備件融資平臺,創新打造“一點對全國”的融資支持模式,形成了中國一汽產業鏈下游業務“整車銷售+售后服務”雙輪驅動的經營新業態。目前,全國各地汽車經銷商均可通過登錄供應鏈服務平臺,實時查看備件融資額度,助力企業合理規劃自身采購計劃,為企業經營解決資金短缺后顧之憂。截至7月末,建設銀行吉林省分行已累計服務下游汽車經銷商超千家,投放信貸資金超7000億元。
一汽總裝車間進行新能源車輛裝配
激活供應鏈,科技金融驅動上游創新
近年來,吉林某集團長期以來都是中國一汽子公司配套部件主要供應商,在面臨汽車制造市場降本增效及行業整體加速變革的情況下,希望能夠進行研發創新升級以更好匹配中國一汽產品迭代升級,并以此作為破局點扭轉行業發展低迷現狀。為在企業發展轉型關鍵時期做好融資保障支持,建設銀行吉林省分行根據供應商融資頻率高、金額分散、區域廣、用款急等特點,大膽創新、勇于突破,為其量身定制“e貨融通”產品,將融資節點從應付賬款大幅前置至訂單階段,有效激活沉睡資金,暢通產業循環,紓解融資痛點。
一汽總裝車間工人進行新能源車輛出廠前調試
“e貨融通”不僅盤活了供應商資產權益,還結合中國一汽信息流、資金流、物流開創性打造池融資模式,匹配不同類型供應商的各個生產供貨階段,實現融資動態監管,構建貸款全流程風險監控模型,在有效滿足客戶融資需求的同時,切實保障了分行信貸資金安全。經過持續深耕,建設銀行吉林省分行成功中標中國一汽子公司供應商融資項目,并成為合作金融機構中首家完成線上系統搭建及投放的商業銀行,實現服務品牌與供應商類型的多維突破。截至7月末,“e貨融通”產品已累計投放貸款超50億元,服務上游科創類供應商百余家。
拉動消費鏈,普惠金融潤澤民生消費
建設銀行吉林省分行金融服務視野不僅局限于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服務保障,還積極響應國家擴大內需、拉動消費升級的戰略部署,精準錨定終端分期業務“核心節點”,與中國一汽共同搭建汽車分期生態場景,為有購車需求的消費個人客群提供融資支持。通過定制化研發“一汽服貿全國通達”產品,依托龐大的汽車銷售4S店網絡布局,搭建中國一汽員工線上分期購車場景,累計服務員工近萬人。一路貫通的“核心企業-經銷商-終端客戶”模式,使建設銀行吉林省分行不再是簡單的資金提供方,而是成為產業鏈的“潤滑劑”,有效激發市場消費潛力,為服務民生、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金融動能。
豐富生態鏈,做好實體經濟服務
建設銀行吉林省分行深化“圈鏈群”思維與平臺思維,敏銳把握中國一汽產業鏈上下游資金結算變化與需求,通過組合運用“銀行承兌匯票+體現”業務組合,打通票據業務全鏈條,助力中國一汽優化上游付款模式,減少資金占用成本,形成回款資金閉環,進一步提升兌付效率和安全性,為全產業鏈穩定運營提供源源不斷的金融動力。
建設銀行吉林省分行正以金融之筆,飽蘸初心與智慧,以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為魂,書寫服務實體經濟新篇章,用建行人的智慧與力量,助力中國一汽挺起民族工業的脊梁。
通訊員 趙益 夏千卉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