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八年,曾首次提出網絡電影概念的愛奇藝,再次按下“在線電影發行”的加速鍵。
近日,愛奇藝宣布自2022年4月1日起,正式升級網絡電影合作模式。按照新規則,愛奇藝網絡電影將推行“云影院首映”和“會員首播”兩種發行模式。其中,“云影院首映”影片將獲得PVOD+SVOD雙窗口全生命周期的在線發行收益。
新規則取消了前六分鐘的“有效付費點擊”,調整為“按時長分賬”;取消平臺定級,把定價權交給片方,投票權交給觀眾;升級平臺推廣資源,加強平臺運營能力等。
“搭建一個公平、透明、健康的電影在線交易平臺是愛奇藝下一個十年想做的事。”2021年“云影院”品牌發布時愛奇藝會員及海外業務群總裁楊向華曾說道,相信不遠的將來,以互聯網為核心的電影在線交易平臺,能夠以更成熟的商業形態創造更大的線上票房,成為中國電影(600977)產業發展壯大的第二個支柱。
這是愛奇藝的愿景,也是整個網絡電影市場渴望的未來。如今,網絡電影領域的一次革新,正帶領網絡電影踏上新征程。
PVOD+SVOD雙窗口增量 打破原有商業模式天花板
“互聯網電影的商業模式一定要有創新,原來的模式有天花板,可以多嘗試單片點播。”2021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上,愛奇藝CEO龔宇提出這個觀點。
走過八年,“提質減量”已成為網絡電影的行業共識。但成本越來越高的背后,真正賺錢的頭部大作卻很少見。
從2018年5078萬的《大蛇》,到2021年單部分賬票房最高4429.1萬的《興安嶺獵人傳說》,網絡電影的票房紀錄始終徘徊在5000萬+分賬區間。以往規則下的“六分鐘黃金定律”、整體一般的內容制作水平、尚未成熟的付費習慣等,都使得網絡電影的票房天花板難有大幅提升。
打破原有商業模式的天花板,始終是網絡電影分賬模式探索的重點。過去一年,愛奇藝在“云影院”以PVOD模式上線的超20部影片,均取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饋。
針對商業模式,在此次調整中,愛奇藝于“云影院”探索基礎上,將在網絡電影推行“云影院首映”和“會員首播”兩種發行模式,整體做大商業蛋糕。
具體來看,“云影院首映”為影片打造了PVOD+SVOD雙窗口全生命周期的在線發行收益,片方總票房將由點播分賬期票房和會員分賬期票房構成。
在這一模式下,最明顯的變化首先是付費周期的延長。點播分賬期為35天,會員分賬期則為180天。因此,一部單片付費上線的網絡發行影片,整個付費周期高達215天。
在定價方面,“云影院首映”的影片取消了平臺定級,把定價權交給片方。在點播分賬期內,片方可以自主定價,點播單價分12/18/24/30元四檔;而會員分賬期內,分賬單價為1.5元/小時(獨家),1.05元/小時(非獨家)。
其中,在會員分賬期,相比此前單價雖然有所下降,但宋佳算過這樣一筆賬:例如一部90分鐘的影片,以前看6分鐘拿3塊錢,現在看90分鐘拿2.25元,但這和推薦機制相關。譬如此次調整后,整個推廣期將會延長到90天,片方獲得的總播放時長也會增加。在新規則下,用2020年、2021年票房TOP電影做對比,某些影片的票房會增長15%到20%。
事實上,除時長和會員分賬提升票房增長空間外,更為重要的一個增量是PVOD單點付費。在這一模式下,影院可以自主定價,觀眾根據消費需求自主買單,片方與用戶之間直接聯結,建立真正2C的商業模式。也就是說,只要影片能留住用戶,PVOD單點付費的天花板將掌握在用戶手中。
宋佳認為,對電影出品方而言,這是真正的DTC模式,網絡電影的收入不再單一依賴平臺補貼。內容直達用戶,讓消費者直接決定內容的優勝劣汰,真正通過用戶撬動更高的票房分賬。與此同時,電影出品方和平臺一起創造增量收入,加速整個電影市場精品化、多元化的良性循環。
競爭轉向觀影時長 線上不再是“退而求其次”
“前幾年生產網絡電影的創作者是A圈,做院線電影的是B圈,但在過去兩三年內,這兩個圈在逐漸融合。”宋佳觀察道。
這個變化不僅在創作端。在用戶消費端,變化也在悄然發生:網絡電影整體的播放時長變得更長了。數據顯示,此前愛奇藝平臺上,院線電影播放時長是網絡電影的近兩倍;但在2021年10月,網絡電影播放時長已超過院線電影。
不可否認,在疫情催化下,網絡電影加速駛入快車道。但一直以來,觀眾對“網絡電影”一詞的刻板印象,讓體量高速增長的網絡電影始終難以邁上一個新的臺階,真正完成轉型升級。
過去,在“6分鐘定生死”的模式下,為了獲得流量,不少網絡電影往往投機取巧在前6分鐘絞盡腦汁。6分鐘一過,劇情便拖沓垮塌,讓不少觀眾抱怨,也讓真正有心做好內容的創作者苦不堪言。
因此,要想真正讓網絡電影邁入精品化時代,在內容上必須進行差異化評判:一部用心做、擁有好內容的網絡電影,應該在收益上與普通作品拉開更大差距。
伴隨新規取消前六分鐘“有效付費點擊”,并調整為“按時長分賬”,被六分鐘驅動及真正被劇情吸引而留下來的觀眾,其觀影消費將實現區別回報,創作者和片方平臺的積極性也將被進一步盤活。
這意味著,一部網絡電影的收入,與觀眾和市場的認可度緊緊掛鉤。網絡電影的競爭從平臺評級和“六分鐘定律”,開始轉向以內容為基礎的觀影時長。片方必須切實提高影片質量,才能不被市場所拋棄。
宋佳坦言,在新規則下,希望所有網絡電影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一是單價全部統一,拼影片本身的觀影時長,不再像之前評級越高影片單價優勢就越高;二是資源推薦上,之前因單一評級標準而左右為難的影片,會有更大曝光的可能性。”
同樣,線上電影市場也不再是院線電影的“退而求其次”。好電影不局限在發行模式或大小屏幕上,優秀電影有了更多脫穎而出的機會。
在以往規則下,出于市場的判斷和公司投入風險的考量,很多題材院線電影并不會做。但隨著分賬模式的革新,宋佳認為,進入網絡電影市場一直是院線電影公司在考慮的。如今他們也會覺得,在公司經營規劃上突然亮了一盞“燈”,“現在是可以進來的時候了。”
放眼整個網絡電影產業鏈,在新模式影響下,網絡電影創作內容將不斷優化,題材更加豐富,緊跟時代腳步;而用戶消費需求也將得到滿足,選擇更多;創作者的收入上升通道被打通,片方票房增長空間潛力巨大;與此同時,更多的用戶在長視頻平臺上將消費更多時長,平臺觀影消費生態也將進一步繁榮。
“特別希望這次的商業模式和規則調整后,能夠真正有效促進更多好內容的規模化生產。”宋佳說。 文/李十一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