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白 在2022年9月27日舉行的以“構建數據要素新生態 服務經濟發展數字化”為主題的數字發展論壇上,伏羲智庫創始人、清華大學互聯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李曉東教授代表相關聯合研究單位發布了《數字經濟時代城市資源數字化配置》專著和《中國數字平臺開放性指數研究報告(第三版)》以及《2035數字議程重大議題:數據治理》研究報告等三份數字發展研究成果。
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采訪時李曉東稱,數據整個生命周期,從采集、傳輸、運用、存儲、應用以及消亡,這六個環節都要關注數據治理。“我們判斷,未來要走向符合數字化模式的數據中樞模式,將會大大沖擊現有互聯網平臺的中臺模式。如果不做出改變的話,未來數據治理、數據安全問題將會對企業造成很大的沖擊。”
伏羲智庫判斷,數據治理正在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進程中的關鍵議題。
在《2035數字議程重大議題:數據治理》報告中指出,數據治理是互聯網治理的延伸和發展,伴隨互聯網日益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互聯網治理的重心已從域名、IP 地址、自治系統、協議參數等互聯網本身的治理逐步過渡至上層傳輸數據的治理。做好數據治理是國家和組織在數字經濟新階段和數字文明新時代中所必然面臨的關鍵課題。到2035年,我國要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要得到明顯增強。數據治理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國際作與競爭中的核心議題,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全國人大常委、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會長江小涓在會上稱,數據全鏈賦能不斷推進所有產業和場景的數據化,人類進入數實孿生時代,所有經濟社會活動都有實體和數字兩套產出,
這將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經濟社會活動的合意性。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長梅宏稱,數字經濟是顛覆性的全新形態,其發展存在三方面問題,即針對數字經濟內涵和外延的概念不明確、數據分類分級的可操作性缺失,以及數據治理術語和概念的使用無共識。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