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進入尾聲,大廠最后一波年終獎的消息姍姍來遲。
【資料圖】
近期,多家媒體報道,手機大廠OPPO部分員工年終獎打折。在職場社交平臺脈脈上,有多名認證為OPPO員工的用戶爆料,自己的年終獎被“打骨折”,在2-4折之間不等,并表示正在搜集合同、加班、產出、績效等證據,“找工作和維權兩手準備”。
不知何時開始,曾經財大氣粗的互聯網公司年終獎悄悄沒了聲音。取而代之的是,打工人們在各類社交平臺上“對暗號”式交換信息,吐槽到手的年終獎又少了幾成。
圖源:Pixabay
年終獎“打骨折”
“大家都在提心吊膽。”身在某互聯網頭部公司的林宇最近有些焦慮,一年一度的績效溝通來了,評價結果關系到他去年的年終獎最后能拿到多少。
在互聯網公司約定俗成的語境里,員工們不單單盯著每個月的工資收入,股票期權、年終獎金、保險等各項福利湊在一起,成為一年薪資的打包價(package)。價值數個月月薪的年終獎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林宇的辦公軟件對話框里,不同業務部門之間相熟的同事,開始悄悄地相互交換信息,“感到‘打折’”、“年終獎入職的時候不會寫在合同里,所以大家今年都很擔心這個約定不作數”。擔心的背后,林宇所在的廣告部門2022年業績并不突出。
另一家本地生活大廠的員工邵文文也感到了一絲寒意,他拿到的年終獎不算多,大約相當于1個月的底薪,這是入職之初就談好的比例。他已經算是幸運的,自認為績效打分還算不錯,據他所知,不少同事在原有的年終獎基礎上打了九折。
縮水的年終獎,讓部分打工人對自己過去一年加的班產生了懷疑。
“日常都是半夜一兩點下班。”張林在一家手機大廠,負責的業務涉及海外部分,加班已經成為常態。為此付出的時間換來了16萬元的年終獎。
但他并不滿意,公司從前幾年開始實行了新的人才標準,如果被劃為專家崗,年終獎固定是4個月月薪,不再有上漲空間,相當于變相減少。與他相熟的其他部門同事也透露,年終獎整體縮水了30%。
在他的印象里,以前年終獎考評結束,每年都有漲幅,幾乎不會下跌。最高檔在前一年獎金的基礎上漲30%,最低檔不變,除非是表現差勁,年終獎會直接清零。
2022年之前,張林的年終獎超過20萬元。比起前兩年,如今年終獎縮水的部分,已經可以買上一輛新能源汽車。
危機感彌漫
比年終獎來得更快的是裁員。
邵文文所在的部門去年剛剛成立,年底就裁掉了大約15%的員工,他是幸存下來的。
公開報道顯示,在過去的2022年里,騰訊、阿里、字節、百度、小米、知乎、bilibili等公司,不止一次傳出裁員消息。比起“畢業禮包”,對于像邵文文一樣的普通員工來說,年終禮包的豐厚與否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互聯網公司集體節衣縮食,從相繼披露的財報中也可窺見一角。
2022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的銷售與市場費用從去年同期的367億元下降到306.28億元,同比減少了約17%。
在過去的2022年,騰訊的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連續四個季度下降,全年同比下降28%,僅這一項,就為騰訊節省了約114億元的開支。與之相對應的是,到了第四季度,騰訊凈利潤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這樣的故事不僅在國內上演。推特CEO馬斯克在近期接受采訪時提到,在過去的6個月里,他將員工規模從7800人左右裁撤到僅剩1500人。谷歌也被曝出推遲發放部分年終獎,合格的員工在今年1月收到了80%的獎金,剩下的兩成則會在3-4月陸續發放。
現金流、運營效率、優化成本等頻頻出現在公司高管的口中。降本增效代替跑馬圈地成了新的發展關鍵詞。在裁掉了近80%的員工之后,馬斯克在今年4月對外宣布,推特已經實現了收支平衡。
進入2023年,或許是危機感漸重,不少公司一把手重新站到臺前。阿里巴巴的張勇在全員信里將2023的關鍵詞定為“進”,馬化騰則表示2023年要繼續把降本增效作為習慣落實下去,即使是對于新機會,也更傾向于利用已有團隊和資源。
年終獎也好,裁員也罷,不可否認的是,在過去多年互聯網紅利期的快速擴張下,不少公司選擇了大步快跑的發展策略,無數優秀的人才被吸納進來,成為公司加速運轉的一環,但當黃金時代過去,企業不得不思考新的生存模式。
(文中受訪者皆為化名。)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