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家評測 鳳凰新聞客戶端 出品
前幾天,ROG公布了 國行版游戲掌機的價格,512GB版本售價4999,敗家之眼直接化身持家之眼,價格只比512GB SteamDeck貴了兩三百塊。這兩臺定位、價格如此接近的產品,相信也讓很多想買游戲掌機的朋友面臨兩難的抉擇。剛好我們是首批SteamDeck的用戶,ROG游戲掌機也使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那本期視頻我們就全面對比一下,兩臺機器誰的續航更長,誰的系統體驗更好,誰的可玩性更強?
戳此看視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開機與暫停
既然是全面對比,我們就從第一步開機開始對比。游戲掌機的定位當然是 隨時隨地打開就能玩,這時候兩臺掌機的 開機速度和流暢度就拉開了差距。
ROG掌機開機后進入 Windows系統,通過指紋驗證后,進入桌面會自動載入定制的奧創中心界面,可 以在奧創智控中心直 接選擇進入游戲,這里我們以打開Steam游戲為例,ROG掌機會進入Steam的大屏幕模式, 整個過程會有些繁瑣,從開機到進入游戲用時1分34秒。
Steam Deck 基于Linux系統定制開發了SteamOS,開機后直接登錄Steam進入主界面界面, 從開機到進入游戲用時1分16秒。
在游戲過程中,而ROG掌機每次開啟都需要進入鎖屏界面,上滑再進入游戲。整個操作過程還是很流暢的,但體驗上還是會弱一些。
而Steam Deck按下電源鍵,可以做到快速暫停,進入休眠熄屏,再按開啟就會繼續剛才的游戲,整個過程要更為流暢自然。
系統軟件體驗
進入系統后, ROG掌機會自動載入奧創智控中心SE,也可以通過按屏幕右邊的按鍵進入。在主界面直接選擇機器上的所有游戲,不論是什么平臺購買的。還可以直接 對硬件進行自定義設置,比如設定控制模式,按鍵映射自定義控制中心,調節燈光、音頻、藍牙、Wi-Fi。
點按屏幕左側的按鍵,可以在任何時候呼出 控制中心,切換安靜、性能、增強三種模式 ,呼出鍵盤,調 節分辨率、刷新率、限制幀率。 開啟或關閉RSR和RIS,進行截圖或者錄屏。
該有的功能幾乎全 都有,給我們的感覺更像是一個, 專業化程度更高游戲菜單;可以針對每個游戲進行單獨的設置,功能十分豐富,使用也足夠流暢。但右上角的叉號和上滑呼出的win任務欄,還是會時刻提醒你它是一臺Win掌機。
而Steam deck這邊,系統內的專業化程度更高,游戲菜單、設置菜單都相對更為簡潔。右側的 設置菜單,可以查看通知、好友,還可以進行快速的系統權限設置,亮度、音頻、震動、觸感等基礎設置。
在 性能界面還可以設置幀率限制、進行功耗限制等性能操作,整個系統的學習成本很低,拿到之后就能很 容易上手。
除了這些,目前Steam Deck的開發已經十分成熟,你還可以在網上找到各種 插件進行下載安裝,對Steam Deck進行更多自定義設置。
設置完系統,我們就可以下載想玩的游戲了。在 游戲生態方面,ROG掌機就發揮出Win掌機的最大優勢, 除了Steam平臺,XGP,Epic,暴雪,模擬器,甚至學習版游戲都可以玩到,并且稍加調試就可以適配掌機手柄,進行游戲。
Steam Deck如果想拓寬游戲平臺,就需要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在linux系統上下載插件、應用或者刷雙系統,這學習成本一下就上去了。
但 Steam對自己平臺的游戲,都進行了認證與測試,直接告訴你哪些最適合Steam Deck,讓你能更簡單直接的去玩游戲,例如在這個游戲庫里,Steam會通過驗證和測試,幫你篩選出更適合Steam Deck控制和顯示的游戲,下載之后就能在掌機獲得一個完整的游戲體驗。
而Win掌機這邊的適配情況,就需要玩家自己來排坑了。
游戲表現
一切都設置OK,趕快進入游戲看看,兩臺掌機的游戲體驗同樣差異很大。兩臺掌機性能核心的基本配置,大家可以看表。
在同等畫質下,兩臺機器調至最高功率, ROG電池待機APU最高功耗為 25W, Steam Deck功耗只能跑到 15W;
在游戲 低畫質的配置下, ROG掌機基本比Steam Deck幀率高出25%~30%;ROG掌機基本都可以跑到60幀以上的表現,Steam Deck在刺客信條奧德賽、賽博朋克2077中只能跑到40幀上下,其余都在45~60幀之間。
如果將設置調到 中畫質,ROG掌機只有地平線5、古墓麗影暗影、GTA5和戰地5,可以維持在60幀以上,其他只能處在45幀上下。而這時Steam Deck地平線5和古墓麗影暗影處在45幀之上,其他的只能維持在30幀左右,就僅僅是個能玩的水平了。
但這僅僅是720p下的畫質,ROG掌機屏幕最高支持1080p畫質,我們再將ROG掌機調至最高分辨率。
切換到 1080p的ROG掌機,幀率就降到30~45幀,幀率直接降了40%左右,同樣是一個將將夠玩的水平。
除了分辨率,兩臺掌機還可以進行 功耗檔位的選擇。將 ROG掌機調至 性能模式,此時 APU功耗被控制在15W,調到了和Steam Deck相同的功耗。
這時我們可以看到,ROG掌機 各個游戲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地平線5、古墓麗影暗影以及GTA5、戰地5,幀率都能來到60幀以上;相比Steam Deck要高出25%。
而大表哥2、奧德賽、2077和無主之地基本都在50幀上下,同樣要比Steam Deck高出20%左右的幀率。
因此在 中等功耗下,ROG掌機的幀率整體比比Steam Deck高出個20%左右,相比高檔位功耗依然能夠獲得60幀的流暢體驗,而Steam Deck在最高功耗15W下,幀率也都基本保持在30~50幀這個區間,如果習慣了Switch,屬于能玩但不絲滑的表現。
在 實際游戲體驗中,每個游戲我們都用兩臺掌機深度玩了很長時間,像大表哥2,古墓麗影、奧德賽、地平線5這種風景絕美的游戲, 用分辨率更高的ROG掌機玩體驗更好,能夠看到更多細節。
可以放大觀察這個街景,在1080P畫面下能看到遠處警察和馬車的很多細節,而800P的Steam Deck就會有很多馬賽克。
而在游玩地平線5,這種 RAC類游戲時,畫面的快速移動,其實更適合保幀率降畫面,這里 同樣是ROG體驗更好。
而在玩戰地5和GTA5時,當遇到需要舉槍瞄準時, SteamDeck的陀螺儀控制十分好用,只需要按住遙感就能進行開啟陀螺儀移動準星,同時拇指還可以快速滑動觸控板進行視角的大幅移動,操控體驗很好。
而 ROG掌機只能通過搖桿緩慢移動準星,而且目前的系統版本并沒有對機身的陀螺儀進行適配,我們也聯系了官方,他們目前的方案是和一位掌機大神范東東咚咚一起做了一個插件,可以開啟陀螺儀,但目前這個插件和很多游戲還是無法完美適配,還是要做進一步適配。
散熱與續航
在測試過程中,沒跑多久,Steam Deck的風扇就開始瘋狂工作,我們也同步測試了一下兩臺掌機的 風扇噪音。 ROG掌機的風扇噪音大概在 36dB,能聽到聲音但是很小,會被游戲音樂蓋過。而S team Deck的風扇噪音在 47dB左右,音量就像一臺手持風扇在你耳邊轉動。
我們也同步測了一下 溫度,在運行半個小時游戲后, ROG掌機的熱量主 要集中在散熱出風口, 溫度達到了 48.4°,但在背部和手部握持的位置,并沒有受到 熱量的影響,基本都在 31°左右。
而 Steam Deck出風口溫度也在 49°上下,但在背部和手部握持區域的熱量更高一些,達到了 36.7°左右,還能能明顯感受到熱量存在的。
折騰了這么半天,已經記不清來來回回充了多少次電,游戲掌機與性能同等重要的當屬續航了。兩臺掌機都采用 40Wh的電池,我們也測試了一下在不同擋位下,兩臺掌機的續航情況。
在最高功耗下, ROG掌機持續滿功率運行,可以玩 64min;在15W模式下,ROG掌機大概可以玩 1小時57分鐘, Steam Deck可以玩 2小時11分鐘;而在9W的檔位下,ROG掌機可以運行 3小時21分鐘,Steam Deck可以運行整整 4小時。這一環節Steam Deck的續航表現要更好一些。
而在充電方面,ROG掌機配備的是 65W充電器,實測從0充至100%耗時 73分鐘;Steam Deck配備的是 45W充電器,實測從0充至100%耗時 154分鐘。
外觀與屏幕
說完了掌機里面,我們再來看看外面。游戲掌機的 重量也是能否帶出街的重要因素,大家要知道Switch的重量大約是400g,而 ROG掌機上秤大約是 608g,差不多重了一臺iPhone的重量,而 Steam Deck大約是 669g,比ROG掌機重了大約一個iPhone充電器。
ROG掌機不僅比Steam Deck輕,同時要比它短一點,更容易放進背包里。 左右手柄采用 Xbox手柄布局,鍵位和遙感的分布都在手指操作范圍內,很容易上手,左右扳機鍵也都做了凸起設計,操作很舒適,在機身背面設置了 兩個編程宏背鍵,可以進行多種鍵位與組合預設。
而 Steam Deck將遙感和按鍵水平排列,初次上手盲操的話需要適應一段時間,同時在搖桿下方還放置了兩塊 觸控板,在觸控滑動時會有震動配合,但在游戲中用到觸控板的情況并不多,更多的是大幅度旋轉視角會比較好用。
Steam Deck在背面設置了 四個編程宏背鍵,頂部的扳機鍵按壓鍵程略短,同時XYAB鍵略小,過于靠近邊緣,在握持操作的手感上,并不如ROG掌機好。
在 外觀上,兩臺機器一黑一白,ROG在屏幕、防滑紋理、背部出風口都印有ROG信仰LOGO,在遙感還加入了信仰RGB燈效;
而Steam Deck只在Steam菜單鍵與機身背面,低調的印著Steam和V社的標志。
接著再來聚焦掌機中心,比較一下這兩塊 屏幕。ROG掌機是一塊7英寸的1080p分辨率,支持120Hz刷新率和500nit峰值亮度,16:9的屏幕比例更符合大多數游戲比例。
而Steam Deck是一塊7英寸800P分辨率的屏幕,擁有60Hz刷新率和400nit亮度,屏幕比例為16:10。在實際游戲中,有些游戲畫面上下會保留一條黑邊,沒法完美適配。同時720P和1080P的畫面細節還是一眼睛的差別。
在 其他配置方面,兩臺掌機都配有3.5mm 耳機接口和 Micro sd卡槽,可以插入TF卡進行容量拓展,同時配備的全功能 Type C接口支持DP1.4,可以直接連接顯示設備,拓展大屏顯示。
而ROG掌機還可以通過頂部的 XG Mobile接口連接桌面端的外置顯卡,進一步拓展性能,只不過價格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最后,很多網友關心的兩臺掌機的 震動和音質,我們也都錄了下來,大家可以 跳轉視頻11分03秒自己感受一下。
總結
OK,相信看到這里啊,對這兩臺掌機大家心里都有個底了。 ROG在硬件端目前可以稱之為掌機最強王者,性能表現都十分出色,讓我們覺得比很多游戲本都更具性價比。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折騰的人,游戲庫又分布在各個平臺,那就不要猶豫,買ROG絕對能收獲不錯的體驗和很高的性價比。
Steam Deck在生態與系統上,已經經過了一年多的打磨,目前已經非常成熟,它會讓你少操不少心。十分適合那些Steam庫里有好多游戲,但每天游戲時間很有限的游戲用戶,Steam Deck絕對可以滿足你,拿到手就能玩的體驗。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玩游戲變成一件很隆重的事情,要好的顯示設備、好的鍵盤鼠標、好的音箱耳機;游戲里也有著各種做不完的任務,解鎖不完的成就;玩游戲的成本變得越來越高。但游戲掌機這個品類很好的填補了生活中的空隙,讓玩游戲這件事變得簡單隨意,吃完飯、地鐵上、睡覺前,想玩隨時拿出來玩一會兒。
如果你喜歡玩游戲,但時間不充裕,那不如也選擇一臺適合自己的游戲掌機。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節目的全部內容,這里是凰家評測,這里有一群專業、有趣又認真的小伙伴,致力于用最「硬核」的態度,做最「有料」的評測,我們下期見。
(責任編輯:董萍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