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在2023可信云大會上,中國信通院正式發布《云計算白皮書(2023年)》(以下簡稱《白皮書》),本次白皮書聚焦過去一年多來云計算產業的新發展新變化,總結梳理國內外云計算政策、市場、技術、應用等方面的發展特點,并對未來發展進行展望。
【資料圖】
此外,會上還發布了“2023云計算十大關鍵詞”:應用現代化、一云多芯、分布式云、低/無代碼、軟件工程、系統穩定性、云原生安全、云優化治理、中小企業上云、超算/智算服務,解讀云計算產業發展重要趨勢。
截至7月28日收盤,云計算指數上漲1.09%,權重股恒生電子(600570)漲7.87%,廣聯達(002410)漲6.28%,浪潮信息(000977)、用友網絡(600588)、超圖軟件(300036)跟漲。
云計算迎來中場戰役
全球各國將云計算看作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制高點的關鍵環節。得益于前幾年互聯網行業紅利釋放,云計算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隨著國內互聯網行業的流量和用戶時長的見頂,云巨頭在云計算方面收入的增長速度開始放緩。如何在其中尋找新的機遇,是各大云廠商面臨的考題。
根據Gartner統計,2022年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為4910億美元,增速19%,預計在大模型、算力等需求刺激下,市場仍將保持穩定增長,到2026年全球云計算市場將突破萬億美元。
根據中國信通院統計,2022年我國云計算市場規模達4550億元,較2021年增長40.91%。相比于全球19%的增速,我國云計算市場仍處于快速發展期,預計2025年我國云計算整體市場規模將超萬億元。
據《白皮書》顯示,我國云計算應用已從互聯網拓展至政務、金融、電信、工業、交通、能源等傳統行業,但各行業應用水平參差不齊,應用深度呈現階梯狀分布:
第一梯隊行業上云用云處于成熟期,已從全面上云過渡到深度用云,如政務、金融、電信等行業;
第二梯隊行業上云用云處于成長期,企業上云熱度持續攀升,如工業、交通、醫療等行業;
第三梯隊行業上云用云處于探索期,云平臺建設與應用處于規劃和發展階段,如石油化工、鋼鐵冶金、煤礦、建筑等行業。
目前,傳統行業正處于通過組織、流程和業務的重塑,進行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的
變革節點,未來對于云化全生命周期方面有一定的需求缺口,是公有云未來持續發展中的堅實動力。
從企業規模來看,央國企是發展數字中國的主力軍,而中小企業類型多、數量大,是影響整體上云進程的關鍵。
MaaS成為“新賽道”
AI大模型的火熱,為云廠商開辟了新的爭搶市場機會。
在大模型這一賽道上,從來就不是“后來者居上”。只有越豐富的供應,才能帶來越多的客戶;更多的客戶,才能在數據反饋中幫助精進和迭代,從而產生“飛輪效應”。
也就是說,大模型之戰真正的較量,還是需要依靠算力、算法和數據的支持,這背后都需要云計算。
而MaaS正成為AI大模型比拼的重點。MaaS,即“Model as a Service,模型即服務”,是通過云服務將數據處理和機器學習模型的功能集成到現有業務中,為企業提供智能化、自動化的解決方案。
目前,百度、阿里乃至更多云計算企業,已經將目光投向“云智一體”,布局在智能基礎設施之上的通用型AI產品能力。
今年5月,百度CTO王海峰在中關村(000931)論壇期間表示,未來MaaS將成為云計算的主流商業模式,各類應用將基于大模型來開發,每個行業需要打造行業自己的大模型。
阿里云CTO周靖人也認為,MaaS概念正在被廣泛接受,模型會作為業務和開發系統開發的重要生產元素。
基于過去積累的龐大業務數據和算力基礎設施,騰訊云已經推出了自己的MaaS大模型精選商店,將基礎資源、技術支持、工具組件等進行整合。企業可以基于騰訊云TI平臺,然后結合自身的應用場景,按需定制或者構建自己的專屬大模型。
目前,騰訊云行業大模型能力已在騰訊企點、騰訊會議、騰訊云AI代碼助手等多款產品中落地使用;通過聯合行業頭部企業,已為文旅、政務、金融等10余個行業,提供了50多個大模型行業解決方案。
2022年,阿里云推出全棧智能計算解決方案“飛天智算平臺”,并啟動兩座超大規模智算中心,為科研、公共服務和企業機構提供強大的智能計算服務,可將計算資源利用率提高3倍以上,AI訓練效率提升11倍,推理效率提升6倍。
此外,百度智能云在去年構建的AI大底座,通過集成百度智能云在AI IaaS層和AI PaaS層的先進技術,極大降低了AI產業應用的門檻。
(責任編輯:董萍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