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公布了第三財季財報,財報顯示,蘋果第三財季營收為 814.34 億美元,同比增長 36%,凈利潤為 217.44 億美元,同比增長 93%,蘋果獲利幾乎翻倍。
然而,財報好看的蘋果,卻面臨著一個全球性難題:缺芯。
芯片作為科技產業的基石,如今就連全球市值第一的科技公司蘋果都要面臨“缺芯困境”。在昨天的電話會議中,蘋果表示,第四財季的業績可能不如上一財季出彩,股價應聲下跌逾 2%。
全球缺芯,蘋果也難置身事外
追逐風口,資本橫跳,芯片被裹挾其中。
由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大流行破壞了世界各地的正常經濟活動和生活,各行各業開始下調產能預期,這讓半導體行業中不少晶圓產線從汽車電子轉向生產消費電子芯片。超出所有人預料的是,2020 年下半年,中國經濟的迅速恢復帶動了整個汽車電子行業的反彈,汽車電子的強勁需求及在供應鏈上的話語權,讓晶圓廠商重新將資源向汽車芯片供應上傾斜。
在疫情和供應鏈重心轉變的雙重壓力下,缺芯現象開始從汽車行業蔓延到消費電子行業,最終,形成了這樣一場蔓延至全球、全行業的缺芯潮。
庫克表示,由于芯片短缺,蘋果的 Mac 和iPad銷量受到限制,這主要是由于 iPad 和 Mac 中使用的舊工藝制造的驅動顯示、音頻功能的芯片短缺。
庫克向外媒表示:“芯片短缺主要影響的是 Mac 和 iPad 業務。我們曾預計芯片短缺將給公司營收帶來 30 億至 40 億美元的影響。但實際影響并沒有這么大,芯片短缺給公司營收帶來的影響將低于我們的預期。”
庫克昨天在接受 CNBC 采訪時就表示,iPhone在剛過去的季度銷售利好,不僅得益于人們將舊手機升級成帶有 5G 功能的iPhone 12,還因為安卓手機用戶開始轉向蘋果陣營,購買蘋果的 5G 手機。
預計國內下半年芯片短缺將有所好轉
在全球芯片短缺的大潮中,國內半導體供應鏈持續緊張,近期再次傳出多家半導體廠商集體漲價的消息,有中國臺灣地區微控制器(MCU)廠盛群,安森美半導體、洲明科技、比亞迪半導體、晶豐明源、必易微電子、集創北方、菱奇半導體等。
盡管如此,國內芯片市場下半年仍將會有一定好轉。
中國臺灣地區微控制器(MCU)廠商盛群副總蔡榮宗在 7 月 26 日舉行的法說會上表示,今年產能大致都已與晶圓代工廠談定,接單全滿,因此預期下半年將優于上半年,第 4 季度業績有望優于第 3 季度,今年營收有望逐季增長。而明年被預訂的產能已達 60~70%,整體市況與今年相當。
今年整個供應鏈管理難度確實很大,一方面需要保證高交付,另一方面又要考慮低庫存,這就像是開飯店,要保證顧客來點菜就能隨時上菜,又要預估庫存風險。
同時,這會是國產替代芯片的新機遇。缺芯對國產替代的推動力非常顯著,企業敢于嘗試,國內公司則有獲得試錯的機會,前裝導入進去好用,就會繼續用,但如果驗證過后發現穩定性各方面不達標,依然也會被淘汰。
隨著世界重新開放,當前市場對 iPad 和 Mac 的高需求不可能持續下去,除了 iPhone,蘋果用什么撐起下季度財報?或許面對全球芯片荒,蘋果也有自己的考慮。今年 4 月,蘋果曾宣布計劃未來 5 年在美國投資 4300 億美元,主要發力點就是芯片開發和 5G 創新。大家還會繼續看好蘋果的長期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