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不進行科技創新就沒有出路,這已經成為許昌科技管理部門和眾多企業家的共識,而要搞科技創新就要進行資源的合理配置。為了促使全市企業資源共享,實現“1+1>2”的聚變效應,許昌市組建了五大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以實現科技資源的聚變共享、減輕中小企業創新成本,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組建許昌市科技創新公共管理服務平臺,實現科技管理的高效良性運行。為進一步提供科技政策發布與咨詢相關服務,圍繞創新主體、創新平臺、創新人才、對外合作等,許昌市先后舉辦400多場次的政策宣傳、產學研對接、科技培訓、學術報告等活動,培訓人員4萬余人次。特別是2022年,為把“萬人助企聯鄉幫村”活動做到實處,市科技局啟動許昌市政研企聯動創新活動,也就是“1+10+N”活動,即計劃開展1場市廳會商、舉辦10場大型產學研對接、進行多場次科技服務活動。目前,許昌市已舉辦許昌學院食品與藥學院、中科院常州所和山東齊魯工業大學等3場產學研對接活動,參與企業280家,15家企業與專家達成合作協議。
組建許昌市科技人才引進與技術轉移服務平臺,為企業選擇創新人才和買賣技術架起橋梁。許昌市成立中科院許昌分中心,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先后引進中科院高層次人才96名,在許昌市成立5家新型研發機構。全市49家企業與中科院30個院所開展合作42個項目,其中30個項目被列為中科院河南中心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獲得省財政支持2920萬元,立項數和獲得經費數居全省第一位;提升技術轉移服務成效,邀請省廳專家分縣區對科技型企業進行集中輔導、宣講政策、規范流程,2021年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10.5億元,較2020年度增加7.7億元。許昌市出臺的企業購買域外技術進行10%補貼的政策被省政府調研后上升為省級普惠政策。
建立許昌市大型科研儀器設施共享服務平臺,實現科學研究檢驗檢測的快捷經濟。許昌市整合市內高校、科研院所、檢測機構和企業的大型科研儀器設施,設立創新券,實現資源共享。目前,許昌市已有57家企業344套設備加入該平臺,設備價值1.1億元,服務許昌市中小企業開展研發活動。
建設許昌市科技文獻信息與查詢服務平臺,發揮科技信息的先導作用。許昌市引入科技部萬方數據,集成各類期刊近9000種、學術論文40多萬篇、成果90多萬項、專利3300多萬條、標準200多萬條、科技報告10萬多份、科學儀器3萬多臺,助力企業科技創新;向科研人員發放文獻服務查詢卡6800張,平臺訪問量5萬余人次;發揮科技智庫作用;編纂《決策參閱》和《競爭情報快遞》各425期,為政府部門和科技企業提供最新的科技情報信息服務。
建成許昌市創新創業孵化服務平臺,大力開展科技企業孵化工作。許昌市建成許昌市第一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先后孵化出以聯橋科技、初心智能、普菲特電子等為代表的企業45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6家。2021年,在孵企業實現年銷售收入1.96億元、科研投入1894萬元、納稅719萬元,提供就業崗位1075個。
“不少企業家表示,有了五大平臺的資源共享加持,他們開展科技創新的愿望更強烈了,對依靠科技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信心更足了。”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
來源:許昌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