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武漢昇騰人工智能生態創新中心、智能遙感開源生態聯盟、多模態人工智能產業聯盟、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發布湖北人工智能人才發展加速計劃、2021湖北人工智能重大創新成果……
近日,2021東湖國際人工智能高峰論壇在武漢舉辦,成果豐碩。為助力武漢創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湖北精準發力,構筑人工智能創新高地。
本屆論壇以“智能引領,創新未來”為主題,共同探討世界人工智能發展新趨勢和新挑戰,促進國內外人工智能創新思想、技術、產業、應用、人才集聚和落地。
去年,武漢被科技部列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并率先啟動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設。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是國內首個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開創“一中心四平臺”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設“武漢模式”,展現5個月快速上線、投運即飽和運營的“武漢速度”,搭建起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計算的“武漢架構”。
科技部相關負責人說,人工智能是引領變革的戰略性技術,為經濟社會發展全方位賦能。湖北省、武漢市以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為契機,可進一步聚集高端資源,培育高端產業,建設人工智能創新高地,更好示范帶動中部地區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論壇期間,一批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相關平臺落地。武漢昇騰人工智能生態創新中心正式成立,聯合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對外提供公共算力服務、應用創新孵化服務、產業聚合發展服務、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服務。
依托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中科院自動化所、武漢大學、清華大學分別發布全球首個圖文音多模態大模型“紫東.太初”、全球首個遙感影像智能解譯深度學習專用框架“武漢.LuojiaNet”、蛋白質折疊預測等多項人工智能創新成果。
中國科學院院士龔健雅牽頭成立智能遙感開源生態聯盟,吸引智能遙感領域領先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加入,以行業和企業實際需求為目標,在智能遙感開源生態領域開展基礎研究、技術研究和產品研制,形成技術標準和服務規范,推動智能遙感開源生態繁榮發展。
多模態人工智能產業聯盟由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牽頭,中國移動、新華社、華為、愛奇藝等多家企業、機構和科研院所加入,將基于“紫東.太初”大模型等多模態科研成果,孵化更多行業應用,探索通用人工智能新路徑,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多模態人工智能產業戰略力量。
引入中科院高科技人才資源成立的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組建了人工智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培育本地中高端研發和產業人才。該研究院將以研發人工智能大模型為基礎,建設人工智能創新平臺和產業示范高地,賦能千行百業智能升級。
現場,面向湖北高校,武漢昇騰人工智能生態創新中心啟動“湖北人工智能人才發展加速計劃”;湖北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發布來自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武漢大學、華為公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的20個人工智能重大創新成果(場景)。同時,一批人工智能重點項目簽約落戶。
湖北省政府主要負責人表示,將搭建政產學研金服用一體化平臺,開放更多優質應用場景,在政策、資金等方面提供真金白銀支持,與各界共享機遇、共贏未來,攜手構筑全國重要的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應用示范高地,為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湖北力量、展現湖北作為。
據介紹,近年來,湖北人工智能產業集群規模不斷壯大,已形成語義識別、機器視覺、無人駕駛、智能機器人等特色產業領域。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湖北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超200家,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00億元。(吳純新 丘劍山 黃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