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新華財經北京8月29日電(記者丁雅雯 李唐寧)今年暑期,全國多地博物館迎來參觀熱潮。伴隨文旅融合不斷深化和消費需求升級,“博物館游”正逐漸從傳統的日間觀光擴展為涵蓋夜游、沉浸劇游、文創體驗等多元形式的深度文化消費,成為今夏最受關注的旅游現象之一。
美團旅行數據顯示,8月以來,“夜游博物館”搜索量環比增長107%,景區夜游搜索量環比增長71.6%。
各地博物館積極推出創新活動,打破傳統展覽邊界,為觀眾提供更豐富的參與體驗。上海博物館“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在閉幕前夕推出“7×24小時不閉館”特別活動,結合NPC巡游、埃及鼓表演、主題市集等環節,掀起一輪文化嘉年華,近500款文創產品幾乎售罄。有觀眾在大眾點評分享:“凌晨1點的展廳依然人頭攢動,氛圍震撼。”
國家自然博物館、常州博物館、洛陽古墓博物館等也紛紛推出各具特色的夜間項目,如“光韻”主題夜宿、4D影院、沉浸式劇游、古墓探秘演繹等,借助科技和敘事手法將歷史知識轉化為可感知、可互動的體驗產品,極大提升了觀眾的參與感和獲得感。
“‘博物館奇妙夜’不僅是展覽時間的延長,更是文化價值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的表現。”去哪兒旅行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員張鐘尹認為,在AI、光影等技術的助力下,靜態文化知識轉化為沉浸式的消費產品,為游客提供具有參與感的深度體驗,引領文旅消費升級。
從受眾群體來看,博物館不再只是學生團隊和親子家庭的選擇,越來越多年輕人、銀發族也加入文化體驗行列。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科學學院教授王金偉指出:“大眾對文化的強烈需求推動‘博物館熱’持續升溫,游客結構更加多元,輻射范圍不斷擴大。”
此外,一批小眾博物館也逐漸走進大眾視野。攜程數據顯示,去年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博物館訂單量占總訂單三成,同比增長7%。濰坊風箏博物館、青海藏文化博物院、自貢恐龍博物館等憑借獨特主題與內容創新,訂單量實現成倍增長。
業內專家指出,隨著數字文物、機器人導覽、劇本游、角色扮演等新型體驗形式廣泛推出,博物館正從“靜態展示”走向“動態參與”,成為彰顯文化自信、促進文旅消費升級的重要力量。
關鍵詞: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