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TechWeb】10月31日消息,今日,搭載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圓滿成功。隨著夢天實驗艙成功發射,與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匯合,中國空間站建設進入收尾階段。自此,中國空間站三艙合體的“T”字基本構型即將建成。這一過程被90后天體物理學博士、知乎答主劉博洋從距離400公里外的地面上記錄下來。
據了解,劉博洋自主開發光學追蹤程序,經過40多次拍攝,留下了天宮號從核心艙,到土字型、L型、再到T型建設過程中的民間影像記錄。他也成為國內采用光學追蹤技術拍攝到高清中國空間站的第一人。
劉博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空間站過境時的移動速度高達每秒7.68km,相當于手槍子彈出膛速度的20倍,空間站每92分鐘可以繞地球一圈,靠人力實現穩定跟蹤幾乎不可能。“如果望遠鏡定著不動,不到半秒鐘就飛過去了,很難記錄它的動態影像。”所以他需要通過自動控制程序,讓跟蹤裝置自動識別出空間站,然后由望遠鏡捕獲、跟蹤、拍攝。
今年4月19日,劉博洋和好友第一次在河北衡水拍下中國空間站高清影像。此后,他40多次追拍空間站,記錄下中國空間站構型變化的完整過程。劉博洋將開發程序、追蹤拍攝的過程記錄下來,發布到知乎等網絡平臺進行科普,受到網友追捧。
截至發稿,“90后博士自編程序拍攝中國空間站”這一話題在微博已經擁有超過4400萬的閱讀量。
關鍵詞: 中國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