Ø 近兩年表現一般的行業因資金持續流入而領漲,如農林牧漁、傳媒、地產等;
Ø 近一兩個季度漲幅不錯的行業出現持續調整,如軍工、電氣設備、新能源電池方向、電子、醫藥生物等。
如何看待市場這兩天的表現?
同泰基金楊喆認為:A股市場按自身的規律進行再平衡,目前是途中:
行業景氣度多數未發生變化:近兩天下跌較多的電氣設備(以太陽能、新能源車個股為主)、電子、國防軍工等,依然是行業景氣度較高的,可以預期即將到有大面積的年報預增公告;相關個股價格的快速波動主要為市場的資金行為,并非基本面的變化。
資金從高估值的高成長股流出:2021年的12月份跌幅靠前的行業,如電力設備、有色金屬、汽車等近兩天還是持續領跌的,說明去年漲幅較高的行業有資金趨勢性地流出,這個過程還未結束。
大型機構投資者調倉:在新的年度開始時,機構投資者調倉一般會考慮從高估值和預期已經打滿的板塊中撤出,布局中長期更有性價比的行業和板塊。如去年較熱門的新能源電池、光伏、軍工等,有一定短期估值較高的影響;而近期領漲的農林牧漁、地產、傳媒等,既有低估值,又有行業景氣度可能反轉、政策反轉、疫情消退需求恢復等預期,屬于性價比較好的均衡化的一些新方向。同時,資金還在持續流入部分優質的內需類、金融類、新基建受益類公司。
未來市場的機會在哪里?
同泰基金楊喆認為:宏觀經濟雖然有所減速,但貨幣、財政政策會逐步發力,同時市場資金充裕,難以形成系統性調整,“春季躁動”或許將如期而至。
資金的再均衡和調整到更具性價比的方向,只是個短期過程,不改A股中長期反應經濟國別競爭力、反應結構調整帶來成長型牛市的進程。
近期調整較多的,是前期漲幅較大的去年領漲的成長型行業和方向,如光伏、新能源車、軍工、電子等;在宏觀經濟減速的環境下,這些增速較高的行業變得稀缺,所以資金不會完全流出,只是需要等到估值適當的位置,就像去年的白酒和醫藥。我們需要精挑細選,尋找景氣度能夠持續、出貨量能增長、價格不會急劇回調的優質公司,今年在這些高增長方向上要找個體的alpha為主。
近期資金流入的板塊,中藥和地產屬于政策引導能夠提高景氣度和需求的,有少量的行業beta屬性;但未來還是要看企業的競爭力,依然是尋找alpha。
同泰基金風險提示:上述內容和意見僅作為客戶服務信息,并非為投資者提供對市場走勢、個股和基金進行投資決策的參考。本公司力求宣傳內容的準確可靠,但對其完整性和準確性不作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有關觀點或分析判斷不發生變化或更新,不代表本公司或者其他關聯機構的正式觀點,亦不對使用該信息而引發或可能引發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歷史業績不代表未來收益,基金投資需謹慎。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