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世界之最”的玻璃在淄博下線,尺寸寬幅達23米;淄博市與山東省科技廳簽署廳市會商框架協議……2021年歲末,山東省淄博市捷報頻傳: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列山東省第2位;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94.8%,同比增速列全省第一位;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占工業固定資產投資60.6%,同樣位列山東省第一。
作為老工業基地,淄博何以脫胎換骨?淄博市市長馬曉磊表示,淄博市堅持以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為引領,實施科教創新賦能,樹立平臺思維、生態思維,加速集聚優質創新資源,優化配置各類創新要素,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培育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能。
“傷筋動骨”支柱產業蛻變
今年9月16日,山東匯豐石化集團有限公司在600多個專題賽申報項目中,捧回國家級“5G智慧煉廠”大獎。
不久,5G將在企業安全生產、綠色環保、節能減排等多方面實現應用。匯豐石化董事長魏學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目前已建起多個5G應用場景,包括施工現場作業高清視頻回傳、無人機管廊巡檢、智能機器人巡檢、人員定位、AR遠程精準指導等。
曾幾何時,傳統產業是淄博的“金飯碗”。淄博傳統產業占70%,而重化工業占傳統產業的70%。如何突破兩個70%的瓶頸?淄博市科技局負責人表示,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淄博正在發力增長極的新經濟賽道。根據《淄博市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計劃到2023年,全市高端化工產業規模突破4000億元。
在淄博化工聚集地臨淄區,國內首個己二腈項目總投資達200億元,達產后將一舉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填補國內技術和產業空白。天辰齊翔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海龍介紹,己二腈是尼龍產業的高端“芯片”,在高端工業信息、民用紡織、電子國防等領域應用廣泛。
據統計,去年以來,淄博實施了821項市重點技改項目,培育了35家智慧工廠、327個智能車間,“上云”企業突破1萬家。
瞄準“高精尖”發力核心技術
“猜猜這臺設備從國外進口要多少錢?”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指著一臺冰箱大小的細胞培養生物反應器說,“1500萬元!這是生物制藥領域的核心設備。”據介紹,新華醫療這套設備打破壟斷,取得了4項發明專利,售價卻不到國外產品的一半。
在淄博,像新華醫療一樣不斷實現突破的企業不勝枚舉。淄博民康藥業包裝有限公司加速實現了中國預灌封注射器變革。民康藥業總經理南祥說,他們用15個月的時間研發出了自己的第一代預灌封注射器玻璃外套成型機。
“注射器托臺的內徑和針孔內徑之間只有0.04毫米空隙,比人的頭發絲還要小0.03毫米。要通過玻璃熱加工技術達到絕對緊密的效果,中間需要的芯棒材料是一大難點。”南祥說,為了這0.04毫米,民康藥業的技術團隊在試驗了幾百種材料后,終于得以讓玻璃管和針頭完美結合。
數字化轉型讓傳統產業“脫胎換骨”
7月18日,位于臨淄區的產業數字化促進中心開館,這是淄博市首個工業企業全場景應用解決平臺,為工業企業智能制造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通過數字化賦能,補鏈延鏈強鏈,紐氏達特機器人洼地變高地。”淄博市工信局兩化融合科科長高志強說,淄博市加快“制造業+互聯網”新模式應用,加速培育工業經濟新動能。以卡奧斯海智造賦能紐氏達特轉型升級為例,通過卡奧斯海智造數字化賦能,幫助企業運維成本降低40%,設備停機率降低10%。
“利用工業互聯網和智能技改,實現優化提升經濟效益,2020年公司總投資2500萬元,加強完善智慧工廠建設,優化開發生產排產系統等,實現生產數據上網……”淄博紐氏達特行星減速機有限公司總經理潘長勝說,目前,公司增加了15臺數控機床設備,企業比去年同期產量增加50%以上。
加快數字化轉型,淄博對化工、機械、建材、紡織、輕工、陶瓷琉璃等優勢傳統產業進行全鏈條改造,把原材料、原料藥、零部件、基礎加工的優勢轉化為終端產品和最終消費品的優勢,推動傳統產業提“高度”、增“厚度”、拉“長度”。(于春林 王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