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電影?一萬個人,可能有一萬個答案。所以以下都是主觀評判,如果有與落雪看法相悖的可以底部評論,覺得落雪說得對的,麻煩點個關注。
2023年的暑期檔終于有了一點暑期檔的味道,各類大片輪番上映,點燃了一輪又一輪的觀眾激情。這一年,好片取得了應有的票房,而爛片已經逐漸開始被市場淘汰,不管是誰主演、誰導演,已經都沒有了光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沒錯,說的就是愛抄襲的開心麻花!
然而在今年的暑期檔中,《封神:朝歌風云》絕對是最矚目的影片之一,本片除了本身質量不錯以外,營銷也做得好,就像在微博上買了房一樣,天天上熱搜。
電影《封神》于2014年立項,導演為著名導演烏爾善,彼時即預備以背靠背的形式拍攝3部,目標直指《指環王》,預計投資30億人民幣。然而自從電影立項以后,本片就石沉大海,了無音訊,同期的電影還有陳可辛于2015年立項的《李娜》。然而沒想到的《封神》第一部在歷時9年之后,終于上映,讓人一窺真容。
本片于2023年7月20日上映,上映13天取得億人民幣的票房,如果依照其30億投資的說法,以及3倍回本的定律來看,本片至少也要達到30億人民幣的票房才可以做到保本。
目前,在豆瓣上有萬人為其打出了的高分,有網友甚至稱其為:“先說結論:這就是中國最好的神話史詩電影!”
“不做中國的指環王,而做世界的封神榜!”
“于中國電影的意義遠比電影本身的意義更大吧”
當然,除了好評以外,也有不少人對其感覺非常失望稱其“空中樓閣,華而不實”。
可以說本片的優點與缺點其實都非常明顯,整體框架流暢、演員表演到位、敘事宏大、波瀾迭起,尤其是對紂王、妲己的處理更是顛覆傳統,但也讓人覺得理所當然,甚至會喜歡上這兩個人物。然而本片整體主線混亂,人物轉折生硬、莫名其妙,特效極其垃圾,都可以說是本片的缺點。但綜合來說,瑕不掩瑜,電影還是很不錯的,對得起這個票房。
落雪評分:7分
觀看建議:推薦
1、恢宏的故事架構
如果說2002年的《英雄》讓我們見識了實拍場景的恢宏與壯闊,那《封神》第一部就是在故事架構上做到了恢宏,將大商王朝的波瀾壯闊展現在世人面前。
難得的是本片在故事架構上非常忠于原著,人、神、妖、仙紛至沓來,將朝歌的風起云涌刻畫得如此動人,再加上波瀾壯闊的實景,確實讓人覺得看這部電影是一種享受。而且本片故事流暢,邏輯自洽,一切都很合乎情理,人物動機真實,且充滿血肉。
而導演在忠于原著的同時,又不太忠于原著,因為導演有著自己的野心,他要打造的是一個上古神話,而不是一個幻想中的神話故事。
因此,所謂的上古神話一定是在現實的基礎上進行夸張,所以一切才會看起來如此順暢、如此絲滑。紂王不再是一個昏聵無能的暴君,而是像歷史上的商紂王一樣開疆拓土、戰功赫赫,把中華版圖再一次擴大,但他同時也有著自己薄弱的一面,也正是這一面才導致了大商王朝的崩潰。
與以前的諸版《封神榜》相比,本片最大的優點其實是在于對妲己的塑造,她不再是一個亡國妖女,只是一個野心的放大器,她是歷史的一份子,是大商王朝崩潰的直接原因之一,但她并不是那個根本原因。
可以說《封神》第一部是對傳統《封神榜》故事的承襲與顛覆,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封神世界。
而與曾經的各色神話故事相比,本片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削減神性,注重對人性的探究,比如皇叔比干、姜子牙等紛紛褪去神性,以更接近人的形象出現,所以我們可以說它是一部神話史詩,既壯闊又真實。
電影里的人物也不再是臉譜化的角色,每一個都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思想,尤其是紂王、妲己、姜子牙、姬昌,我們很容易被其中的人物感染,他們也各有不同。
因此,我們說其是中國的《指環王》也毫不為過,尤其是身處電影院,當那波瀾壯闊的厚重上古神話撲面而來時,那是一種滿滿的驚喜。而隨著故事徐徐展開,我們會逐漸沉浸在那個想象的神話歲月里。
但是,雖然本片故事架構宏大、劇情流暢、邏輯自洽、人物各有特點、有野心有力量,但本片在細節處理上卻堪稱失敗,讓本片乍一看很不錯,細看卻滿是問題。
2、主題混亂不堪
如果一部電影什么都想講,那最終的結果只能是什么都沒有講好。
如果我們把《封神》第一部當作一部編年體詩書來看,本片無疑是成功,那恢宏的歷史畫卷無疑是一部史詩巨著。本片也非常貼合電影副標題——“朝歌風云”,把這個朝歌的風起云涌表現的恰到好處。
然而如果我們只是把《封神》第一部當作是一部電影,一個故事來看,那本片無疑是稀爛的。
因為本片沒有一個核心意義上的主角,沒有一個完整的主線故事,他似乎是在講殷壽的崛起與瘋狂,又好像是在講姬發的覺醒與反抗。同時,中間還穿插著封神榜與姜子牙的糾葛,以及姬昌的勸諫從善到心如死灰,殷郊的盲目崇拜與悔恨醒悟,甚至還有姬發與殷郊之間的愛恨糾葛。
也就導致本片其實想講的東西很多,但是電影給出的時間很少,那么就只能不斷做減法,也讓電影在主線故事上非常羸弱,人物轉折十分生硬。
比如紂王殷壽,在攻打冀州侯蘇護的戰役中堪稱神勇,是一個非常英明睿智的形象,從來沒有表現出自己的野心。然而因為妲己的一句話,他就忽然變得野心勃勃殺人無算?
并不是不同意這樣的轉變,但是缺少了一個表現殷壽野心勃勃的故事或者鏡頭。單單以一個狐貍喚醒了殷壽野心來交代后續故事的發展并不夠有信服力。就像有人第一次看到你,就對你說他/她會愛你一輩子,你只會覺得這個人不是有病就是有所圖一樣,絕不會認為這句話有多少分量。
同樣的,作為紂王死忠粉的姬發轉變也非常突兀,前期對紂王死心塌地,并且認為自己的父親也是反賊的他,結果因為紂王讓他去斬殺自己已經認錯的父親且不知自己哥哥被紂王做成了肉餅,結果就反了,甚至最后還下狠手殺了紂王。
他反的理由是什么呢?所以這里解釋為他是為了殷郊所以反的更可信,但問題是不能這樣直接明示,所以也就讓姬發的反顯得比較突兀。
而最后一場戲中,姬發不僅救了姜子牙,甚至還愿意為姜子牙做掩護吸引仇恨,為什么呢?他救姜子牙可以說是善良,可是做到這個地步就不只是善良了,然而電影里卻沒有給出答案,也就讓這個轉折顯得非常生硬。
同時,不斷變換的主線,也讓整個故事變得支離破碎,如果以紂王線為主,那么紂王轉變不夠充分,不夠狠辣,不夠姬發“鳳鳴岐山”,不夠讓天下萬眾一心推翻大商。如果我們以姬發線為主,那么姬發的轉變不夠,姬發的魄力不足,沒有理由也沒有能力領導西岐,以及讓滿天仙神為其助陣。
尤其是再回想一下紂王一沒弒父,二沒殺兄,而蘇護屬于叛亂被殺,蘇護之子屬于誅九族范圍,四大伯侯也是因為謀反被殺,比干屬于自爆,伯邑考本身也屬于被誅九族的范圍內,殷郊帶刀怒闖紂王寢宮(參考林聰、楊志帶刀誤入白虎節堂的后果),王后是被妲己所殺,姬發屬于二五仔,只有一個近侍確實是被他所殺,所以這些人就因為搞封建迷信要殺他。
這種莫須有的罪名,就連岳飛看了都要為紂王喊冤,所以這些人憑什么自稱正派,憑什么興兵伐商呢?整個劇情就很混亂,也很薄弱。
而在以往的《封神榜》影視作品中,往往會以一個人為主線,也就是為了讓故事順暢有輕重緩急,比如以哪吒為主線、以姜子牙為主線等。
所以,從電影、從故事的角度來看,本片主線不明,邏輯混亂、轉折生硬。而我們去看電影對標的《指環王》,指環王的主線故事一直很明確,只是在添加支線故事讓整體故事更加豐滿而已。兩者在主線故事的設計上,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另外,在本片的布景上得到了一種吹噓,然而本片場景卻堪稱拉胯。
3、特效效果低劣
很多自媒體都在吹噓本片的場景制作,主要是看片尾字幕里的人名,但是不得不說,落雪并沒有看出本片在場景制作上有多么的令人驚艷。與之相比,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陳凱歌的《妖貓傳》在場景布置上,比本片要精細太多了。
所以我們可以說烏爾善的博大,讓很多幕后人員有了露出名字的機會,但并不是說誰展示的名字多,誰的場景布置就更好。
同時,本片作為一部特效大片,直接對標《指環王》,甚至請來了《指環王》三部曲制片人巴里·M·奧斯本擔任制作顧問,聘請了國內外頂級特效公司參與制作。
但本片的特效場景真的是讓人非常出戲,甚至感到好笑,尤其是姬發騎馬馳騁在曠野上的鏡頭,我的天哪,這么PS,這么假,真的有臉對標《指環王》嗎?
如果說《封神》系列真的花費了30億,假設第一部花了10億,且只是呈現出了這樣的特效水平,甚至不如《刺殺小說家》、《流浪地球》,那我真的懷疑這個錢花到哪里去了,是不是存在著嚴重的貪腐或利益輸送。
畢竟特效沒有《刺殺小說家》、《流浪地球》好,場景沒有《滿城盡帶黃金甲》、《妖貓傳》好,那錢去哪里了呢?
另外,本片在電影本身之外的各種威脅式賣慘營銷,落雪真的很不喜歡。
首先,導演說如果本片失敗,那么將沒錢給第二部制作特效。話說第一部失敗了就沒錢給第二部做特效,不是說系列投資30億嗎?這30億都給第一部了嗎?30億就做出了這個一個PS摳圖一般的特效嗎?
所以導演是要以明賣慘,實威脅的形式,讓觀眾為本片買單嗎?
第二,導演還說,如果本片失敗,那么他要用10年來還債。要知道本片如此投資,那么虧損也會非常巨大,導演那一份虧損10年就能還清,這是賣慘還是炫耀呢?
綜合來說,本片故事架構宏大、劇情流暢、邏輯自洽、人物各有特點、有野心有力量,但故事主線不明、邏輯混亂、轉折生硬且特效拉胯,威脅式賣慘營銷令人反感。所以本片落雪評分7分,推薦觀看,但該罵的還得罵。
截至目前,今年只有1部《保你平安》得到落雪強烈推薦,《鈴芽之旅》、《閃電俠》與《流浪地球2》、《封神》得到落雪毀譽參半的評價,而今年可看的電影有《毒舌律師》、《宇宙探索編輯部》、《不止不休》,沒了!
好了,最近經常加班的落雪電影,今天就聊到這兒,覺得落雪說的還有幾分道理的,就請轉評贊,隨便給一個,想從不同維度了解一部電影,想看好電影的話,麻煩大家關注落雪,謝謝!
上期推文推薦:請抵制蘇炳添,別讓中國人的骨氣,從體育開始遺失
上期推文推薦:DC宇宙影史最佳,卻打破好萊塢血虧紀錄,《閃電俠》究竟多慘?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