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 正文

              聚焦:“翻倍基”扎堆!頭部公募布局思路引關注

              2025-08-25 09:10:22    來源:新浪網

              市場漲勢如虹!8月22日,滬指輕松拿下3800點,上漲1.45%報3825.76點,科創50指數更是大漲8.59%。


              (資料圖片)

              8月以來,A股正在用各項數據驗證著牛市的到來:上證指數創近10年新高、A股總市值首次突破100萬億、北證50創歷史新高……伴隨市場的持續上行,“翻倍基”的隊伍也快速擴大,平均每個交易日新增6—7只。8月18日滬指創下近十年新高當天,更是一口氣新增21只“翻倍基”(僅統計主代碼,下同)。

              Wind統計顯示,截至8月18日,全市場非貨基金近一年漲幅中位數為17%。其中,有3只基金近一年漲幅達到2倍;近一年業績翻倍的基金數量為125只;近一年業績介于50%—100%的基金更是多達1572只。

              公募基金公司也正獲得新一輪市場“價值重估”。部分在主動權益投資和指數業務布局層面擁有出眾能力的基金公司,在這一輪行情中交出了較為亮眼的投資成績單。以華夏基金為例,該公司近一年已有79只產品收益超50%,該數據在業內居于首位,其中1只偏股混合型基金、2只指數基金、1只QDII已升級為“翻倍基”,華夏北交所創新中小企業精選兩年定期(014283)近一年更是以225.42%的漲幅成為“兩倍基”。同期,易方達、廣發、匯添富、富國等頭部公募旗下也都有多只權益類基金近一年業績翻番。

              “翻倍基”大規模誕生,驅動因素何在?本輪上漲行情中,哪些領域更容易誕生“翻倍基”?這些績優基金為何更多由頭部公募產出?在滾滾向前又亂花迷眼的時代里,有哪些堅定穩固的內核,令這些基金公司經歷時間的淬煉,散發出灼灼光芒?

              128只“翻倍基”誕生,被動與主動齊飛

              伴隨A股市場結構性行情的演繹以及港股的上漲,投向股票等權益資產的基金業績正火速回歸。截至8月18日,全市場近一年漲幅超過100%的基金已達到128只,較6月底的21只增加了107只,同期漲幅介于50%—100%的產品為1572只。

              本輪權益上漲行情中,唱主角的依然是主動權益基金。目前,共有99只主動權益產品晉升為“翻倍基”,占比近八成。其中,偏股混合型產品中的“翻倍基”高達59只,靈活配置型基金、QDII、股票型基金(不含指數基金)中誕生的“翻倍基”也分別為16只、11只和8只。

              相較而言,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主動權益類基金的超額回報能力正在顯著回升。“橫有多長豎有多高”的坊間戲語,正以凈值不斷刷出新高的方式逐漸兌現。基金經理憑借扎實的主動管理能力和前瞻性布局,令其能較好地把握對細分領域的判斷,高效規避產能過剩風險并兌現政策紅利,由此通過靈活調倉和行業輪動獲得更突出的業績彈性,實現超額收益。特別是當行情推進到縱深階段,單靠貝塔收益不夠,倚重基金經理主動管理能力的阿爾法收益則日趨重要。

              被動指數基金則以另一種姿態在本輪行情中“秀肌肉”,它們一改以往上漲行情中很少闖進業績前排的狀態,憑借對市場拐點,尤其流動性拐點更為敏捷的響應速度,開始呈現出“領跑”姿態。截至目前,已有29只指數基金近一年業績翻倍,占比22%;近一年漲幅超過50%的產品中,指數基金約占29%。它們大多跟蹤高景氣賽道指數,享受行業系統性上漲紅利。其中,跟蹤中證金融科技主題指數的金融科技ETF華夏(516100),由于既深度覆蓋景氣度爆棚的科技賽道,又與“上漲行情旗手”證券行業密切相關,近一年收益已達到163.23%。

              若將時間線拉回2024年9月23日到10月8日,即上漲行情初始階段,全市場業績漲幅排名前50的基金中,46只為指數基金。到去年11月上旬,即本輪行情的第一階段大致收尾,其間誕生的首批“翻倍基”幾乎全部由指數基金組成。

              整體看,本輪上漲行情啟動初期,被動指數基金響應更快,短期業績高彈性更顯著。而隨著行情的推進,主動權益基金的業績彈性得到更充分地表達,逐漸占據上風。

              與業績“齊飛”的,還有規模與份額。如今“翻倍基”基金份額較一年前亦實現了大幅增長,平均每只“翻倍基”增長逾5億份、增幅72%。部分原先較為“迷你”的“翻倍基”近一年份額增幅高達數倍乃至數十倍。

              Wind數據顯示,目前已有恒生醫藥ETF(159892)等11只“翻倍基”的份額規模超過50億份,約八成產品份額規模超過2億份。而在一年前,這些產品中近半數產品小于2億份。

              這些領域“翻倍基”含量更高

              當前的市場行情,更多表現為由資本市場創新性政策變革而驅動的結構性行情,行業分化顯著,科技與醫藥板塊、北交所主題、港股相關領域,成為最大贏家。

              在科技領域,AI算力、機器人、半導體等賽道景氣度爆發,帶動龍頭股價上漲,相關主題基金漲勢顯著。泛科技主題概念“翻倍基”數量多達46只,占比36%。其中,華夏智造升級A(016075)近一年漲幅103.24%,同類排名前2%;云計算50ETF及聯接(516630、019868)、華夏數字產業A(019829)、游戲ETF及聯接(159869、012768)、人工智能AI ETF及聯接(515070、008585)等,亦紛紛實現了80%—95%的漲幅,頗為壯觀。

              醫藥生物領域的“翻倍基”也有26只,占比逾20%。今年創新藥政策利好疊加出海突破,推動信達生物、三生制藥等個股年內漲幅3—6倍,進而帶動恒生醫藥ETF(159892)等基金收益翻倍。截至8月18日,該產品近一年漲幅118.71%,同類排名2/302,規模較年初擴增26%至53億元。

              同期,在北證50指數近一年漲幅133.32%的光環照耀下,北交所主題產品表現也一騎絕塵,近一年業績翻倍的主題產品已有20只,占比約16%。其中,成立于2021年11月的華夏北交所創新中小企業精選兩年定開(014283)近一年漲幅225.42%,同類排名3/4350;近兩年、近三年、成立以來漲幅分別為222.75%、226.57%和159.72%,均高居同類榜首。稍晚一年成立的華夏北證50成份A(017525),近一年、近兩年漲幅分別為112.04%、82.32%,均位列同類前1%。

              此外,港股市場強勢上攻,恒指年內大漲26%,港股非銀金融、創新藥等板塊表現尤為強勁,帶動相關QDII及ETF產品業績大幅上揚。目前已有25只“翻倍基”涉及港股市場,占比約20%。如上市基金規模近350億元的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近一年漲幅約60%;另一只“百億巨無霸”恒生互聯網ETF(513330),同期亦實現逾53%的收益,最新上市基金規模已超270億元。還有港股消費ETF(513230)、港股通金融ETF(513190)、華夏港股前沿經濟A(012208)等港股產品,近一年均錄得超過50%的收益,規模亦水漲船高。

              頭部公募績優基金扎堆,精準布局不浪費牛市機會

              本輪“翻倍基”的批量誕生,無疑倚賴于一攬子政策支持、流動性充裕、結構性行情、市場情緒回暖。這同時也是頭部機構精準布局等因素起作用的結果,體現了公募基金在捕捉結構性機會方面的專業能力。

              當前的業績數據也有力印證了這一結論。截至8月18日,華夏、富國、易方達等頭部公募近一年回報超50%的產品數量均在60只以上,在這一輪行情中交出了較為亮眼的投資成績單。其中,華夏基金近一年已有79只產品收益超50%,在業內居于首位。富國、易方達、博時、廣發近一年回報超50%的產品分別為69只、66只、63只、61只。

              在主動權益基金業務的布局上,頭部基金公司旗下主動權益業務風格多元,投研實力和產品布局優勢顯著,覆蓋A股、港股、北交所等多元市場,能為投資者提供全鏈條投資工具。同時,頭部公募旗下基金經理在系統、團隊等多方位支持下,得以構建成熟的差異化權益投資策略,深度研究細分賽道,精細判斷和把握行業拐點。

              以華夏基金為例,在該公司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團隊中,顧鑫峰聚焦創新產業和高端制造,湯明真擅長科技制造和能源革新,屠環宇覆蓋數字產業,王澤實專注創新藥,朱熠精于研析港股市場,張城源在均衡配置中深挖阿爾法收益等,排兵布陣頗見章法。

              在大的行情來臨時,這些基金經理能夠通過快速切換景氣賽道,捕捉結構性機會。例如,劉洋執掌的華夏創新視野一年持有A(013962),之所以能以約60%的較低股票倉位和顯著低于同類的持股集中度實現較好的超額收益,一大原因就是在2023年底果斷從電力設備轉向TMT和汽車等板塊。

              類似的案例還有顧鑫峰管理的華夏北交所創新中小企業精選兩年定開(014283)、華夏成長精選6個月定開A(009697),張城源管理的華夏磐潤兩年定開(015697)等聚焦中國戰略新興產業和成長性的產品,它們受益于對高成長標的的前瞻性布局,近一年收益已近翻番。

              在被動指數業務上,頭部公募也憑借自身的強大實力,大多實現了領先于中小公募的精準、全面布局。到了收獲的季節,這些公司也享受到了更多甜美的果實:他們布局的指數產品中,有不少受益于指數成份股集中爆發和資金規模效應正向循環等帶來的系統性上漲。如創新藥行業,在行業長期成長潛力確定性高企和龍頭個股高漲幅之下,帶動相關被動指數產品凈值飆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如今的結構性行情中,投資者往往傾向選擇低成本ETF去實現穩健收益,疊加市場賺錢效應提升、機構投資者占比抬高等因素,ETF作為資產配置工具的價值日益凸顯。增量資金入市進一步推高相關資產價格,形成“行情-賺錢效應-資金流入”的正向循環。

              可以預見的未來,科技醫藥板塊、北交所主題以及港股非銀金融,或仍持續受益于政策紅利和資金支持,成長潛力可期。在市場分化中,無論主動產品還是被動產品,都可能持續呈現分化,理性持有優質基金將是實現長期穩健增值的關鍵。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關鍵詞: 基金 漲幅 港股 指數

              上一篇:男籃非錦賽決賽:安哥拉70-43馬里 隊史第12次奪得非錦賽冠軍!
              下一篇:最后一頁

              熱點話題

              熱點推薦

              頭條

              ? 亚洲a级在线观看| 亚洲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国产精品久久亚洲不卡动漫|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四卡无卡麻豆 |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扶 |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 99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毛片| 911精品国产亚洲日本美国韩国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品善|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仑 | 亚洲国产综合AV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GV天堂无码男同|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乱码| 日韩色日韩视频亚洲网站|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素人|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久久|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 | 中文日韩亚洲欧美制服|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观看| 在线视频亚洲一区| 久久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 亚洲精品又粗又大又爽A片|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亚洲视频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天堂| 亚洲成a人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 亚洲 中文在线 字幕| 99亚洲男女激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三级电影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