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通訊員羅廣云攝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韓曉玲 通訊員明璐)“學校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有專門的政策,入學時辦理‘綠色通道’,還贈送助學大禮包。”9月上旬,新生小羅在華中農業大學開啟了新生活。他頗有感觸地說,學校連日常生活中的細節也考慮到了,比如食堂為學生安排了經濟餐。
一位來自貴州的家長也在該校微信公眾號下留言:“剛把孩子送去華農,校園非常漂亮。在食堂看到經濟餐,為學校的細心貼心點贊。”
華中農業大學食堂于2012年開始向學生提供經濟套餐。盡管物價上漲,如今學生仍然能以“白菜價”吃上一頓飯——3元能吃到“一葷一素”,3.5元則是“兩葷”。
目前,華中農業大學所有學生區食堂均開設了經濟套餐窗口。經濟套餐面向在校生開放,分為3元“一葷一素”和3.5元“兩葷”兩種,提供免費湯,米飯根據學生需求量免費供應。每天葷菜單品供應4個品種,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家常菜,如泡菜苕粉肉絲、肉末豆腐、土豆片燒肉片、千張肉絲、西紅柿炒雞蛋等;素菜單品供應2至4種,有清炒時令蔬菜、海帶絲、豆瓣虎皮青椒等,學生們可以選擇性搭配。
據介紹,該校飲食服務中心制定了經濟套餐菜品庫,通過設定套餐組合確保每餐蛋白質、蔬菜和主食葷素均衡搭配。每周動態更新菜單,品種更替,并保證口感。經濟套餐窗口和大眾套餐窗口設置在一起,通過混合排隊和無差別的供餐方式,為有需求的學生營造平等就餐環境,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根據刷卡數據統計,食堂經濟套餐窗口日均服務學生500至600人次。
一名大三學生說,自己每周會吃3至4次經濟套餐,不用花費太多就能吃飽。一名研三學生說,自己經常吃經濟套餐,“這對于家庭條件一般的同學來說,是很實惠的選擇”。
華中農業大學飲食服務中心主任喬娟介紹,高校食堂作為非營利性服務單位,經濟套餐的設立是公益性原則的實踐,也傳遞著學校對學生的關愛,體現人性化和個性化關懷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