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經濟運行正處于決定全年趨勢的關鍵節點。今年年初以來,國外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疫情多發散發,不利影響明顯加大,經濟發展極不尋常。我們要以非常之策應對非常之難,穩住經濟基本盤,為高質量發展積蓄力量。
抓項目 為經濟發展增動能
“專利墻”背后站起“小巨人”,國開3.4億元資金落地安陽豫東北機場項目,中國文字博物館續建工程項目有序推進,打造一流新能源商用車生產基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陽醫院(安陽市腫瘤醫院)新院區項目開工……最近,我市很多重點項目穩步推進,有些甚至在保進度的基礎上,取得了出成效、出形象的好成績。
項目建設作為穩增長的重中之重,是發展區域經濟、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突破口,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項目建設事關經濟動能積蓄與地方長遠發展,我們要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項目為王”導向,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千方百計抓項目、穩投資、增動能,全力以赴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提供最優質、最便捷、最高效的服務,全面提升項目建設實效,夯實全市穩投資、穩增長基礎,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堅持“項目為王”導向,要謀深做實項目儲備,為城市經濟計長遠。當前,安陽市正穩步推進地區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持續加大交通領域重大基礎設施投入,可以有效推動我市旅游景區景點建設開發和互聯互通,對我市進一步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升城市規模能級、建成新時代區域中心強市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把項目建設作為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就要為城市發展固根本、計長遠。
要謀劃一批調結構、惠民生、保安全的重大工程。如今,智能與綠色成為衡量城市發展的新標尺,也是城市發展的新動能。在我市,涌現出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拉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7月底,新石器無人車將逐步研制下線,實現“安陽智造”;三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將通過強鏈補鏈,打造新能源商用車生產基地;利源新建“5G+智慧工廠”一體化項目,推動企業向智能化升級,實現對能源的精細化管控……這些企業與項目緊跟時代發展,提高創新成果的產出轉化效率,以技術突破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筑牢了底盤、增強了后勁。
當前,經濟運行正處于決定全年趨勢的關鍵節點。我市開展上半年重點項目觀摩活動,并召開經濟運行調度暨項目建設推進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圍繞“奮戰決戰三季度、全力保目標、追求高質量”,延續上半年拼的勁頭、搶的態勢,做好“五比五看”,掀起項目建設新高潮,交出合格答卷。各級各部門要乘勢而為,為我市經濟發展增動能、做貢獻。
“小微”不小看活力
當下,多地的夜經濟恢復了活力。每到晚上,商業街、公園、廣場上熱鬧起來,小吃、手工藝品等地攤經濟火了起來。地攤經濟不僅增添了城市濃濃的煙火氣,而且對穩定經濟增長、維護社會大局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受疫情影響,企業生產經營受到沖擊,尤其是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這些“小微”們對疫情帶來的沖擊抵抗力不足,出現經營困難。然而,“小微”數量龐大,是眾多家庭的重要經濟來源;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微觀基礎和國民經濟發展的“毛細血管”,對宏觀經濟的健康發展和穩定運行具有重要意義;是穩定就業、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可見,“小微”雖小,但作用不小,保市場主體,關鍵要激活“小微”經濟的活力。
要激活“小微”的活力,一要慎終如始地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決做到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是保市場主體、穩就業的首要前提。二要貫徹落實好各項優惠政策。我市細化實施148條舉措助企紓困穩經濟,各地也拿出“真金白銀”支持“小微”。比如湯陰縣今年年初以來為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六稅兩費”金額2379.29萬元,擴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累計減免金額2910.8萬元。這些措施直接施惠于“小微”,增加了“小微”的抗風險能力,各地要將相關的政策舉措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三要服務到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小而眾,面對的需求和問題呈現繁而雜的特點,如何更好地解決“小微”的困難,考驗著相關部門的服務能力。寧夏銀川市的一個街道辦事處為小微企業舉辦的紓困解難座談會受到歡迎,“拖會”1個多小時卻掌聲不斷。為“小微”服務就應該如此,深入群眾,到夜市、地攤中了解他們的困難和需求,把服務、政策送到基層。四要做好引導,要結合地方產業發展,引導創業者到發展前景良好的產業鏈上逐夢。如今,安陽古城已是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發展夜間經濟,需要更多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加入,我們可以從行業分類上對“小微”加以引導,使更多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既能以一技之長謀得生活,又能為繁榮古城夜間經濟增添力量。
實踐證明,“小微”雖小,但在一輪輪的疫情沖擊下,很多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能攻堅克難、逆境突圍。如果我們再給他們多一點支持和關愛,多一點實招與硬招,眾多的“小微”定能穿越風雨,煥發出新的勃勃生機,為安陽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保民生 繪就城市溫暖底色
保障基本民生是穩經濟的重要內容。據2022年上半年農業農村發展數據顯示,夏糧小麥實現大豐收,產量達到1474億公斤,在上年高基數基礎上增產14.35億公斤;全國“菜籃子”產品供應充足,生豬產能更穩定。民生重點商品供應充足,為保持物價基本穩定、百姓安居樂業提供了重要支撐。
民生連著發展,抓民生也是抓發展。從“米袋子”“菜籃子”等民生商品供應到煤電油氣運力保障,再到穩物價、保供應政策出臺,一項項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舉措,對促進經濟平穩發展發揮重要作用。保障和改善民生還有利于穩住消費。今年各地紛紛曬出補貼紅包,發放消費券,擴大“惠民半徑”,使居民消費減少后顧之憂。要讓消費者有意愿消費、有能力消費,就要補齊民生短板,完善保障體系,提高居民收入,不斷激發人民群眾的消費潛力和需求,更好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
民生需求點就是經濟增長點。民生不是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純福利”,實際上,把人民群眾的實際困難解決了,還能釋放巨大的消費潛力,為經濟增長帶來持久的動力。從老舊小區改造激發的市場新需求到老齡人口催生的“銀發經濟”,再到教育、醫療、綠色環保等新型產業蓬勃發展,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經濟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我們要把民生需求當作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南針”,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補齊民生短板,辦好民生實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民生工作面廣量大,在實際工作中要找準政策發力點、提高治理精準度。一方面要堅持問題導向,群眾期盼什么,就朝什么方向努力。另一方面要堅持底線思維,在民生領域的薄弱環節發力。比如上海市瞄準群眾的實際需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按照每人118元的標準為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孤兒、因病支出型困難家庭發放了價格臨時補貼。
此外,要把對困難群眾的幫扶工作做得更加細致,職能部門要做好困難群體的兜底保障工作,重點摸排困難群體,將老弱病殘、特困人員、脫貧易返貧人口等群眾納入保障體系,做到應保盡保、應兜盡兜,確保不漏一人,為高質量發展繪就溫暖底色。
來源:安陽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