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是床,房是房,別老拿它倆一塊說事。
美國佬廢什么?
廢紙、廢石油、廢牛油果,還有一個可能大家都想不到——廢床墊。
老美有多愛丟床墊?
據說,他們一天要丟掉5萬張床墊。要知道美國人口也就3億多,這是啥概念?
每天,6000個美國人中就有1人要扔掉自己的床墊。
當年,斯基一個醫生朋友去洛杉磯學習,就在家門口撿了不下10張床墊,將就用了幾年。
因為他們扔得太積極,美國的垃圾場都怕了他們。
為了阻止他們隨意丟棄,多個州還制定了《舊床墊回收法案》。
一般情況下,扔得多又扔出了麻煩才需要立法出馬。想想看,國內有什么?嗯,《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
老美愛丟床墊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愛換床墊,一般兩三年就要換上一次。
而中國人換幾十萬的車,都比換幾千塊的床墊勤快。
為了迎合老美愛換床墊的癖好,他們只能拼命開店。
在美國,你逛街逛到床墊店的概率,比逛到麥當勞的概率還大。
別以為斯基信口開河,斯基有數據撐腰的。
2017年,Furniture Today 作了一個偏門的統計,美國有床墊出售的商店數量達到了15255家,而麥當勞在美國原來也只不過開了14079家分店。
為啥在換床墊這件事上,中國人和老美的差距這么大?
我們才是床墊大國呀!這也是有數據撐腰的。
我國床墊產量占全球的34%,是全球第一大床墊生產國。
哪怕從消費端來看,那也是全球第一。
中國床墊厲害到——它讓老美害怕的程度,不亞于芯片。
從2018年開始,老美3年內對中國床墊發起了2次制裁。
這是為啥?斯基再給大家擼一擼。
中國人口14億,美國人口3億多。也就是說,哪怕一個中國人一生只配擁有一張床墊,那所有老美要換上4張,才能趕上中國床墊的消費量。
事實上呢,到現在為止,只有60%的中國老百姓(603883,股吧)用上了床墊。
有一個數據說,中國人均床墊保有量僅約 0.5 張、美國則有約 1.3-1.5 張。
從這些數據,斯基給大家總結出一句話:
中國老百姓發了一半的力,就讓中國床墊全球第一了。
這種功力,能不讓老美眼紅和嫉妒嘛?
當然,這都是從數量上來說的。從消費理念看,中國老百姓在床墊這件事上,跟老美真的差得遠了。
這也不難理解,因為老美差不多比我們早100年就用上了彈簧床墊。
1889年,美國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張彈簧床墊,而中國人自己的彈簧床墊,差不多在近百年以后才從生產線上走下來。
到20世紀80年代,中國才開始陸續出現床墊生產廠商的時候,美國的床墊巨頭們已經玩起了互相并購。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這段100年的差距,不是一時半會能追趕上的。
如果中國老百姓再被市場多教育教育,某天也會醒悟:
為啥我舍得花幾十萬換輛車,卻舍不得花幾千塊換上一張床墊。
按理說,差距就是前進的動力啊。
你就想想,如果剩下40%的老百姓都用上床墊,這消費量就又蹭蹭蹭上去了。
再想想,如果中國老百姓也像老美那樣,廢床墊呢?
不過,我們自己似乎對中國床墊沒那么有信心。
總覺得房地產沒那么火爆了,床墊行業沒大腿可抱了,要走下坡路了。
斯基怎么覺得,好戲才剛剛開場呢?
不得不承認,中國床墊企業曾經結結實實抱到了房地產的“大腿”。
現在有種說法叫“軟飯硬吃”,中國床墊就是其中的典范。
過去幾十年,中國房地產的迅速發展,確實刺激了床墊產業的快速增長。
這種時代的東風吹著,有什么理由不蹭嘛?
換周瑜,周瑜肯定不答應。有東風不蹭,是沙雕么?
但也別小看了中國床墊的彈力和韌性,沒東風的時候,人家照樣能活得風生水起。
且不說別的,就看看美國。
從1999年開始,人家的新房銷售占比就沒大于過15%,這并不妨礙老美兩三年換一張床墊的積極性啊。
不過,斯基這么說,并不代表斯基看好所有中國生產床墊的企業。
我們再看一組數據:
2019年,美國床墊市場前五大品牌市場份額分別為17.70%、15.10%、14.8%、13.70%、8.10%。
資料來源:《2019年全美床墊制造商排行榜》
數據有點過時,大家將就著看,不妨礙斯基給大家講邏輯。
在國內呢,喜臨門(603008,股吧)占5%的市場份額,就可以在國內床墊稱“老大”了。
換句話說,過去蹭著時代的東風,床墊企業多多少少都分到了一杯羹。
現在東風不吹了,大魚吃小魚的游戲,可能馬上開始了。
有人把美國床墊發展的一百多年,分成了三個階段:
靠產品與技術推動的導入期、靠品牌與營銷推動的成長期,到互聯網電商變革帶來的成熟期。
這些看著挺專業,有個現象仔細琢磨一下還是挺有意思的。
這三個階段,美國床墊幾乎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但到了中國床墊這兒,情況可能有變。
大魚吃小魚的游戲還沒開始呢,互聯網電商的游戲規則已經很明白了。
這種情況有可能是好事,也有可能是壞事。
好的一方面是,不會像美國那樣,電商一來,傳統床墊企業就被打蒙了。
壞的一方面是,中國床墊要同時應對并購與電商兩大形勢。
所以,接下來誰能把這兩大形勢應付好了,誰就是"中國床墊未來之光"。
從這兩點來看,眼下的龍頭老大——喜臨門很可能是“天選之子”。
在流量領域上,喜臨門早早盯上了霸主地位。
從2009年到2021年,喜臨門玩了13年的雙11,其中連續9年占了TOP1的交椅。
這把交椅不是那么好占的,無論是產品、營銷還是服務,在流量和傳統市場之間都是完全不一樣的套路。
為了玩轉流量,冠名《奔跑吧兄弟》等一系列完美收官的重磅綜藝節目,官宣新生代明星楊洋成為品牌代言人,還在小紅書、B站、抖音等持續種草。
在營銷上靠近流量還不夠,它每年還要升級服務。
別人7天免費包郵退換貨,它就搞成“10天無條件免費退換貨”,部分產品還101天免費試睡;
不僅能免費預約入戶安裝,還能免費取舊換新,新床墊有人送來,舊床墊有人拿走;
而且只要產品不是人為損壞,質保期內,全部只換不修。
你看看,這服務。中國老百姓不愛換床墊,怕是被這質保服務給寵壞的。
要是看上面這些,覺得喜臨門不過玩一些營銷小把戲,那就錯了。
喜臨門很喜歡和高校、科研院所一起玩,它和中國工程院、北大清華等科研院校一起合作搞科研,和中國醫師協會、中國睡眠研究會等權威機構一起搞調研,推出了“中國睡眠指數報告”等。
就這份報告,喜臨門已經發布了9年。
依靠這些專業力量,它已經搞到了678項國內有效專利和20項國際有效專利。請注意“有效”這兩個字。
反正,這幾年在業內一直領先。
2015年-2020年,喜臨門花掉了5.8個億的研發費用。
可能有人對這5.8個小目標沒啥概念,最新款128 G的iPhone13我們算6000塊好了,可以買近10萬個。
僅在2020年喜臨門就推出了“Smart1”、“圓韻”、“凈眠”等多款具有震撼力的新品以及多款抗菌產品,研發創新進入爆發期。
這個研發力度,已經是業內第一了,但喜臨門大概是嘗到了研發的甜頭,在這件事上有點“上頭”。
2021年前三個季度,喜臨門研發投入達1.3億元,比上一年同期又增加了172%。
好家伙,你看有哪個家居企業這樣砸錢搞研發的?這個規模的研發投入是什么概念?
恐怕連大多數所謂的科技企業,也未必能望其項背。
這么說吧,以A股醫療器械企業為例,他們在2019年的平均研發投入才剛剛過億元,2020年也不過1.4億元左右。
喜臨門做的事,早已超出了一家床墊企業的本分。
從這些行為能看出來,它不是想讓中國老百姓能睡上一張好床墊,而是想讓大家都睡得香。
至少不能讓“睡得香”這件事,毀在一張床墊上。
來源:老斯基財經(ID:laosijicj)作者:船長斯基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老斯基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