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真實」無法完全實現時,通過「虛構」的真實,或許更加真實。
"
一部紀實劇情片
《一部警察故事》劇照。圖片來源:Salon
11月5日,Netflix上線《一部警察電影》(a cop movie)。作為一部跨類別的紀錄片,該片聚焦于墨西哥飽受爭議的警察團體,通過一種兼具劇情片和紀實片色彩的形式,展現了兩位墨西哥警察的日常生活。
影片的攝影師埃米利亞諾 ·維拉努埃瓦(Emiliano Villanueva)和導演阿隆索·魯伊茲帕拉西奧斯(Alonso Ruizpalacios)冒著生命危險在街頭拍攝,記錄兩位警察的日常警務工作。
但由于畫面和燈光都呈現地近于完美,并且街頭的拍攝場景也都有演員參與,因而觀眾很容易忽略拍攝者們面臨的真正風險,以及偶爾出現的無腳本情節。
這也正是這部影片將虛構和現實相融合的完美展現,以至于觀眾無法分辨二者的「分界線」。
導演試圖在這部影片中打破虛構和紀實的界限——
他們研究了大量的資料,思考如何更好地將真實的拍攝和虛構的表演相結合。維拉努埃瓦說,導演希望配音和口型很完美地對上,讓人們一開始以為他們在看紀錄片,但是一切又因為過于完美而讓人無法相信這是一部紀錄片,但它又不可能是虛構的,因為每個角色都在以很自然的方式說話。
《一部警察故事》劇照。圖片來源:AVCLUB
導演阿隆索稱,「這是一種融合了兩種拍攝類型的方式,不會讓人覺得太刻意或是矯揉造作。但是也會讓人搞不清楚片中哪一部分的內容是真實的,哪一部分又是虛構的。」
當虛構遇上真實?
自紀錄片被定義為帶有紀實特性以來,有關「真實」和「虛構」界限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歇。按照傳統的劃分,紀錄片和劇情片一直涇渭分明,真實和虛構是二者最明顯的區別。
然而,隨著影像藝術的不斷發展,二者的區分似乎不再那么嚴苛。以虛構的故事來展現真實的風格,紀錄片導演常常運用虛構的手法來建造劇情片的敘事脈絡,同時也采取紀實手法來營造影片的現實情境。
有人稱之為「Docufiction」,即紀實虛構影片。
《總統之死》(Death of a President)劇照。圖片來源:MoviePoster
英國導演布里埃爾·蘭杰(Gabriel Range)在2006年拍攝的一部紀錄劇情片《總統之死》(Death of a President),導演在布什到達芝加哥的真實影像資料的基礎上,虛構了布什2007年到芝加哥演講的情節,探討了虛擬假設下的政治話題。
「紀實虛構」的商業效應
紀錄電影的商業性一直不被人看好。在市場中生存空間狹小導致紀錄電影能夠獲得良好票房的作品少之又少。
但紀實虛構電影的出現和發展改變了這種情況。這種新型影視創作范式融合了傳統紀錄片和劇情片的優勢,創造出了新的表達樣式,使得紀錄影片在影院票房內獲得一席之地。
2004年在全美首映的紀錄片《華式911》是最典型的例子。該片講述了美伊戰爭血淋淋的戰場畫面,并且揭露了布什家族和本拉登家族錯綜復雜的關系。
僅僅是周末的放映,就創造了影視票房第一的成績,出現了全國各地的觀眾都爭相購票的火熱場面。
《一部警察故事》劇照。圖片來源:AVCLUB
風向評論
當前,紀錄片和劇情片出現了一定的融合趨勢。隨著技術的發展,還出現了動畫和實景相融合的媒介景觀。
在某種意義上說,在尊重現實的前提下,為了追求一定的商業效應,創作者拓展影片的表達形式,增強體驗感和觀賞性,將虛構和現實相融合的新紀錄電影的嘗試也未嘗不是一種創作方向。
譯者 | 何曉琴
編輯 | 盧楓
原文來源 | Variety;AVCLUB
原文作者 | Will Tizard;Vikram Murthi
原文發表時間 | 2021.11.2;2021.10.20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傳媒1號。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