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互聯網 > > 正文

              Nature撤稿!為銷毀造假證據丟棄電腦,“劃時代”成果翻車了,副校長鞠躬道歉

              2022-03-18 14:55:55    來源:量子位 微信號

              豐色 魚羊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為了掩蓋學術不端真相,直接扔掉實驗室的萬元蘋果電腦???

              最近,畢業于日本名古屋大學的一名博士可是“出了名”。

              起因是他發表在Nature上的一篇“劃時代研究”被指存在數據造假問題,遭到撤稿。

              緊隨其后,他的另外兩篇來自其他頂刊的論文也“漏了餡”。

              這不行啊,名古屋大學立即啟動學術調查。

              沒想到,不查不知道,原來這位名校博士進入實驗室沒多久就開始一路造假,騷操作持續了整整4年……

              其導師卻“一無所知”。

              造假論文曾被評“劃時代成果”

              要搞清楚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咱們還是從論文本身看起。

              “涉事”Nature論文題為Living annulative π-extension polymerization for graphene nanoribbon synthesis,簡單說就是一種石墨烯納米帶的合成方法。

              石墨烯納米帶(GNR)是一種由六邊形環狀碳分子連接而成的、納米級別的碳材料。

              這種材料的奇妙之處在于,其電子特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本身的寬度、長度和邊緣結構。

              有研究表明,寬度小于10nm的石墨烯納米帶具有半導體的性質。因此,這種新材料在電子和光電子領域的各種應用中備受關注,被認為是“次時代半導體材料”。

              雖然理論模型早在1996年就已被提出,但從制備的角度來說,想要同時從寬度、長度、邊緣結構這三個維度來控制GNR的合成,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而來自名古屋大學伊丹實驗室的這篇重磅論文,號稱首次解決了這個問題,“在世界上率先實現了石墨烯納米帶的精密合成”:

              論文提出了一種名為APEX的聚合技術,該技術能夠快速、模塊化地合成GNR,并控制其寬度、長度和邊緣結構。

              研究團隊憑借該技術,成功合成了寬度約為1nm的石墨烯納米帶,并且通過簡單地改變聚合引發劑和單體的混合比,寬度可以自由改變至約170nm。

              當時,日本媒體報道稱,這項研究被認為是“劃時代”的成果,將在材料科學領域開辟一條全新的道路。

              而通訊作者、日本知名化學家伊丹健一郎則表示:

              這項研究解決了一個多年以來的難題。為實現量產化(我們)已與企業展開合作,希望早日將該技術應用落地。

              但就在這篇文章發表一年半之后,反轉來了——

              論文作者單位伊丹實驗室主動撤稿了。

              起因是研究團隊發現,他們費勁巴拉也沒辦法復現自家文章的結果,“文章中MALDI-TOF質譜數據的生成和處理方式存在潛在問題”。

              撤稿發生后,名古屋大學啟動了誠信調查。

              而這兩天剛剛出爐的調查結果,可以說是讓人大跌眼鏡:

              這篇Nature論文的第一作者矢野裕太(Yuuta Yano),打從2015年起,4年間一直在瞎編數據!

              調查報告寫道:

              前研究生A(矢野裕太)從早期階段就開始了數據造假行為,這種欺詐每天都在重復。

              這里不妨看一眼他在Nature文章中都造了哪些假……

              關鍵是,他的導師們完全沒發現這事兒,還拿著這些偽造的信息投了不少高水平論文。

              除了Nature論文之外,現已被撤稿的論文還包括:

              另一個離大譜的細節是,原本,按照實驗室規定,學生畢業時應該將實驗的原始數據和研究樣本交接給實驗室的老師,并保留原始紙質實驗筆記或其掃描版,而后才能對筆記本電腦上的數據進行清理。

              但矢野裕太顯然沒完成交接,還把實驗室的MacBook Pro“丟了”。

              調查報告指出,實驗室筆記本的丟失,極有可能是矢野裕太搞的事。

              按理說負責交接的老師、也是論文通訊作者之一的伊藤英人(Hideto Ito)應該注意到這件事,但這個博士畢業的時候剛巧碰上了新冠疫情爆發,學校限制了出入……

              至于兩位通訊作者,伊丹實驗室的伊丹健一郎教授、伊藤英人副教授,報告排除了他倆造假的嫌疑,但也指出:

              導師有責任對研究生的科研造假行為進行監督,他們未能做到這一點可以說是本案的間接原因。

              通訊作者曾獲評日本100位“影響者”

              說起來,在事情曝光之前,矢野裕太可以說是三好青年研究者范本了。

              他出生于1992年。

              2011年,19歲的他考入名古屋大學化學專業,大三的時候加入伊丹健一郎教授的研究生,與伊藤英人一起開展研究。

              他在名古屋大學一路拿到了本科(2015)和碩士學位(2017),2020年在伊丹健一郎教授的指導下博士畢業。

              他的研究方向為開發石墨烯納米帶和全新的納米碳結構合成方法,求學期間曾獲不少榮譽,包括JSPS(日本學術振興會)青年科學家研究獎學金、名古屋大學杰出畢業生獎、第18屆新型芳香化合物國際研討會post獎等。

              而他的導師伊丹健一郎,更是有“日本有機化學界的超級大boss”之稱,是石墨烯及碳納米材料細分領域的專家。

              伊丹健一郎博士畢業于京都大學,2008年成為名古屋大學教授并創辦伊丹實驗室。

              他曾連續數年被評為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學家,2018年還獲選為日本100位“影響者”之一。

              △伊丹健一郎的谷歌學術引用次數

              目前,伊丹實驗室一共有45名成員,共產出論文360+篇。

              至于名古屋大學,不消多說,僅從2000年到2021年,就有7名校友/教授獲得諾貝爾獎。

              可以說,正值而立之年的矢野原本前途光明,但這下恐怕是要完犢子了……

              最后,對于此次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名古屋大學副校長在調查結果出來以后召開了記者發布會,在會上向公眾鞠躬致歉。

              參考鏈接:

              [1]https://www.nagoya-u.ac.jp/info/20220316_jimu.html

              [2]https://engineer.fabcross.jp/archeive/190628_nagoya.html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量子位。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熱點話題

              熱點推薦

              頭條

              ? 亚洲人成激情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 |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mm1313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男人天堂2018av|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男人电影天堂| 亚洲系列国产精品制服丝袜第| 亚洲卡一卡2卡三卡4卡无卡三 | 亚洲国产精品精华液|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一二三|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精品又粗又大又爽A片|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亚洲|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男人第一无码aⅴ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老牛精品亚洲成av人片|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 红杏亚洲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妇无码八AV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不卡下载| 亚洲自偷自偷精品|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动漫| 亚洲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苍井空|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成人满18免费网站| 亚洲色偷偷偷鲁综合| 亚洲狠狠久久综合一区77777| 亚洲视频欧洲视频| 欧洲 亚洲 国产图片综合|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电影|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 www亚洲精品少妇裸乳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麻豆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