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上,數實融合成為各代表委員和社會主體高度關注的熱點之一。作為不同于其他行業的制造業,如何推進數字化轉型?如何建立數據的標準化體系?如何構建起智能制造物聯網體系?……一系列問題,都亟須新時代下各企業主體以實際行動給出響應。
縱觀長虹面向物聯網的數字化轉型路徑,圍繞主業上下游價值鏈,在冰箱壓縮機、物聯網模塊、軌道交通電源、高速連接器、大數據存儲等多個產業布局,已誕生近十項中國冠軍,甚至世界冠軍的亮眼成績,不難窺探到極強的借鑒性意義。
搶抓政策機遇
做優頂層設計傳承創新基因
在數字化浪潮中,工業迎來了巨大變革,數字經濟成了推動企業轉型、加快社會創新的重要引擎。
對傳統產業來說,數字經濟具有信息化、智能化特征,智能化的調度和作業提高了生產效率與安全系數,自動化生產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
同時,工業的數字化發展催生了一批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比如工業互聯網、智能汽車、互聯網金融、智慧交通等等。數字化已經成為工業發展的重要動能,為眾多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方向。
面對迅猛而來的數字化時代,2018年,長虹控股集團宣布將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同時將加速產業結構轉型,退出不符合長虹發展方向的產業,實施全面數字化轉型。
由此,長虹的數字化轉型之路便一路坦途。根據長虹的全面數字化轉型戰略頂層設計,一方面是指現有終端產品和中間產品全面進入網絡連接,通過持續強化技術升級,做強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家電業務,拓展新型智能終端產品門類,建立獲取用戶數據的能力,并持續打造用戶運營平臺,完善基于物聯網的“硬件+軟件+內容+運營+服務”五位一體智能生態,推動服務型制造。
另一方面,建設面向智能制造的服務能力,推動長虹內部業務活動全面“云化”,并開放面向智能制造的服務資源,促進線上云平臺與線下服務資源充分融合,推動長虹轉型為面向行業的“端云一體”集成服務商。
在發展戰略的指引下,長虹于2019年建起了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主要包括智慧顯示終端產業、智慧能源產業及相關配套產業。
據了解,該園區搭載長虹自主研發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融合人工智能、區塊鏈、邊緣計算等前沿技術,全面協同智能化研發、檢測、制造、供應鏈等服務資源,實現復雜產品的大規模個人化定制。不僅支撐了長虹內部的轉型升級,而且對外可提供基于云端的制造類相關服務。
目前,長虹通過產業布局,在5G、工業互聯網、軌道交通電源、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整合內外資源,與知名高校與企業等成立相應“聯合實驗室”,夯實技術創新實力,加速成果轉化。并且在軌道交通電源系統、高速連接器等核心部件領域已實現關鍵技術的突破,并把成果轉化成產業,以產業發展推動整個產業鏈、供應鏈的升級。
放大加持效應
新興技術夯實轉型發展根基
通過近年來長虹在產業上的數字化轉型,長虹已逐漸成為數字化時代智能制造的行業標桿,并不斷放大工業互聯網以及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加持效應。
以長虹智能制造公司為例,其運用自主研發的WMS自動管理系統和WCS自動控制系統,實現倉儲無人參與、自動出入庫,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倉儲效率和空間利用率,還節約了成本。
另外,該公司負責建設了具備國內首條“5G+工業互聯網”生產線的長虹智慧顯示工廠,在中國家電行業率先實現大規模個人化定制服務,整個生產線上所有關鍵工序上都采用自動化設備,物流自動化率達到了95%。
雖然智能制造極大增強了長虹的“內力”,但長虹在產業數字化方面的布局并不止于此。通過內力的提升,長虹還在為整個社會的數字化轉型貢獻力量。例如,物聯網是確定的產業發展方向,長虹則是物聯網高速成長的重要推手。
如今,長虹控股集團旗下的愛聯科技,具備5G工業互聯網模組、5G視頻、5G智慧交通等專業模組以及5G通信模組等產品的研發和生產能力,實現了各類模組1200萬片/月的產能,成為中國重要的物聯網模塊及物聯網系統集成應用研發與智能制造基地,是中國物聯網無線聯接行業的隱形冠軍。
而且,長虹華意是全球冰箱壓縮機行業的龍頭企業,長虹佳華是中國領先的數據存儲方案提供商,長虹電源是中國領先的軌道交通電源系統提供商……在產業數字化浪潮下,長虹涌現了一批產業隱形冠軍,他們在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領域不斷開疆拓土,不僅夯實了長虹成功轉型發展的根基,還帶動了長虹的轉型升級,也推動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
面向物聯網
讓數字技術深度融入實體經濟
如今,長虹憑借技術、產業、制造等優勢,正加快實施面向物聯網的數字化轉型,并朝著“成為全球受人尊重的物聯網科技企業集團”全速奮進。
據行業人士介紹,物代表著實體經濟,網代表著數字經濟,物聯網體現了兩者的融合,是數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為一體的生態網絡,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手段和載體。
近年來,長虹在5G、AI、大數據、云計算、信息安全等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加大投入,并圍繞智慧家庭、工業互聯網、特定應用領域系統解決方案等業務方向,持續強化核心能力,加速推進公司數字化轉型。
隨著5G網絡的到來以及工業自動化的實現,這為長虹面向物聯網實施數字化轉型發展打開了全新空間,而長虹集團正是緊抓產業數字化的契機,在提升企業發展質量的同時,也成為數字化時代的賦能者,在B端和C端兩個方向為數字經濟的繁榮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智能電視方面,長虹一直都是國內主力品牌,其超高清激光顯示關鍵技術、智能語音系統能力行業領先,同時長虹率先發布了5G+8K產品,8K產品在國內市場份保持前列。而且,長虹智能冰箱方面,長虹美菱也躋身一線陣營,擁有水分子激活保鮮技術、全面薄GLS集成技術、MCN+凈味保鮮技術等核心技術。在智能空調領域,長虹研發了極限16分貝超低靜音、AI聲紋識別、無塵健康風、遠投近柔舒適風等技術,成為智能、健康、舒適空調的引領性品牌。
當傳統家電被賦予數字化性能之后,消費模式就會相應發生很多改變,繼而給市場注入新的活力,給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會。依托智能化、數字化科技,長虹讓互聯互通的5G生態成套家電走進了千家萬戶,引領品質消費的同時,更讓智慧家庭的夢想照進了現實,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期許;也讓數字技術和碳中和相結合,促進實現低碳發展、低碳生活。
數字經濟方興未艾,數字中國未來可期。長虹數字化轉型成功的事實表明,主動擁抱數字經濟的星辰大海,數字技術就讓你心潮澎湃。(房金、譚瑾若)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