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外界質疑,楊元慶做了比較系統的回答。
來源:紫金商業評論(ID:Zijin-BusinessReview)
作者:九河九哥 | 編輯:呂馨蓓
11月4日聯想集團公布了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2021/22財年第二財季業績。
財報顯示,聯想集團第二財季營業額達115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3%;凈利潤達33億人民幣,同比大漲65%,再創歷史新高,并遠超彭博一致預期的3%和13%。
三大核心業務集團都實現了靚麗的業績增長。其中SSG方案服務業務集團營業額達到88.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0%。運營利潤同比增長32%,達到18億人民幣;ISG基礎設施方案集團營業額達到127億人民幣,同比增34%,接近盈虧平衡;IDG智能設備業務集團營業額達到99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1%。運營利潤達到75.4億人民幣,同比增34%。
然而外界一直對聯想頗多質疑,近期的一次,就是聯想在從獲得上交所受理上市申請到撤回,僅僅只有8天時間。質疑的原因,多集中在聯想是否具備研發能力上。
除此之外,聯想的高負債、以及芯片短缺等問題,都是外界質疑的重點。
對此,楊元慶攜眾聯想高管,在最新的業績會上,針對網友關心的熱點問題,都做了比較系統性的回答。
01
撤回科創板IPO是因為研發不足嗎?
時間拉回到一個多月前,9月30日晚間,聯想集團科創板IPO申請獲得上交所受理,按照計劃,聯想擬公開發行不超過13.38億份CDR,募集資金100億元。
僅僅過了8天后,IPO進程發生變化。10月8日,聯想集團和保薦人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提交了《聯想集團有限公司關于撤回公開發行存托憑證并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申請》。從獲得上交所受理到申請撤回,時間非常短暫,其中還包括了國慶七天假期。
針對外界的關注和質疑,10月10日,聯想集團發布公告稱,考慮到公司業務規模及復雜度,招股說明書中的財務信息可能會在申請的審閱過程中過期失效。同時,審慎考慮最新發行上市等資本市場相關情況后,本公司決定撤回中國存托憑證(CDR)于科創板上市及買賣的申請。
其實從聯想連續三個財年的業績來看,數據還是不錯的。根據招股說明書,聯想集團18/19財年、19/20財年、20/21財年分別為3424億、3527億、4116億,凈利潤分別為42.47億元、55.94億元、86.85億元,毛利率分別為 14.44%、16.48%和 16.08%。
分業務來看,聯想收入由智能設備業務集團和數據中心業務集團等組成。報告期內,公司智能設備業務集團是收入的最主要來源,占收入比例分別為 88.20%、89.16%及 89.58%;數據中心業務集團占收入比例分別為 11.80%、10.84%及 10.42%。
但這沒有消除外界對聯想撤回上市的質疑。外界猜測,聯想申請撤回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研發投入不足,而這源于外界對于聯想之前的固有認識。
在聯想草創之后,特定的歷史時期,聯想集團走的是“貿工技”的路線,因此有觀點認為,聯想就是一家大型“組裝廠”,并沒有多少核心技術。這種觀點的依據是,聯想自身并不研發CPU等核心配件。
而當前科創板上市,對企業在研發投入方面的要求是,上市企業近三年研發投入占比超過15%,或近三年研發投入金額累計超過6000萬元,并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發明專利5項以上。
對此,楊元慶指出,過去三年以來,聯想研發投入年均持續超過100億元,這大大超越了科創板相關的研發門檻。
這一點,可以從聯想科創板上市申請資料中得到佐證,根據招股書等提供的數據,聯想最近三個財年研發投入分別為102.03億元、115.17億元以及120.38億元,累計超過300億元。公開數據也顯示,年均超百億的研發投入規模,是目前科創板已掛牌和已申請企業中最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聯想集團對于研發投入三年翻番的承諾也在持續兌現。第二財季,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大幅提升57%,研發人員提升50%以上。楊元慶重申,聯想將在研發增長上持續發力,有信心達到今年8月許下“三年研發投入翻番”的承諾。
另一個可以證明聯想不僅僅是一家“組裝廠”的數據是授權專利的數量。截至2021年3月31日,聯想集團共擁有21658件已授權專利,這超過了“主營業務收入發明專利5項以上”的科創板上市條件。
02
聯想高負債是不是問題?
根據之前的財報,截至2020/21財年末,聯想集團的資產負債率高達90.5%。結合到近期許多高資產負債率企業都不同程度的遭遇到了困境,這讓外界對于聯想的市場前景感到質疑。
針對這一問題,楊元回應了外界的質疑。
楊元慶表示,IT行業和房地產的負債并不相同,后者資金周轉周期長,IT行業周轉周期比較快,從進貨、庫存到出貨,數星期、數月內就能完成,不需要長期大量資本投入。
楊元慶表示,聯想負債結構中,負的主要不是銀行債,有息債比例小,約70%為供應商應付款,不需要利息。
楊元慶同時表示,聯想上季度凈債務同比減少超過 10 億美元至 6000 萬美元,短期內無債務壓力,并且公司尚有貸款額度未使用。
而聯想總體利潤的改善,離不開手機利潤的增長和ISG利潤的改善。楊元慶表示,過去聯想兩個大的并購案摩托羅拉移動和IBM服務器都虧損,五年前大概是-90%的利潤率。通過不斷運營、降低成本等方式,開始扭虧為盈,這對聯想的影響,也從拖后腿變為利潤奶牛。
針對負債率的問題,聯想CFO黃偉明進一步表示,與聯想處于同類行業的蘋果、惠普、索尼等企業一樣,他們的平均市場負債率維持在89%,與聯想的負債率基本相當。
黃偉明強調,IT行業較少使用負債率來評價企業。聯想近兩年的經營現金流分別高達15億美元、36億美元,這也體現出企業良好的現金流能力。
另外根據2020年10月的資料,聯想獲得三大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授予投資級評級,分別為穆迪Baa3評級/前景穩定、標普BBB-評級/前景穩定、 以及惠譽BBB-評級/展望正。
03
芯片短缺對聯想構成威脅嗎?
研究咨詢公司Gartner上月表示,隨著防疫措施的放松,促使消費和教育支出從個人電腦轉向其他重點領域,而芯片短缺進一步制約了筆記本電腦的出貨量,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的增長在9月份迎來放緩。
Gartner表示,聯想保持了其全球出貨量最大的個人電腦供應商的頭銜,但在連續五個季度實現兩位數增長后,其增長放緩。第三季度,聯想的全球市場份額增長了1.8%至23.7%。
對此,楊元慶表示,公司產品需求不存在問題,僅個人電腦沒交付的訂單就排滿下個季度。
楊元慶認為,零部件短缺是行業性的,到明年上半年都解決不了、不能完全滿足需求。
楊元慶進一步認為,芯片短缺不只是最先進制程的芯片,還包括舊制程的芯片,解決起來時間長。不過,聯想的生產制造是外包和自制相結合,基本五五分,擁有貼近上游供應商的機會,可以建立更好的關系來驅動供應。
根據市場預測,隨著全球PC市場越來越集中,市場龍頭聯想在行業中的話語權有望進一步提升。當聯想在行業中擁有了絕對領先的市場份額,就可以利用自身規模的優勢,反制上游供應商,甚至可以通過扶持國產供應商的方式,實現關鍵配件的自主突破。
這或許是聯想對芯片短缺質疑的最好回答。
參考資料:
《高負債率爭議、研發占比低、供應鏈短缺……聯想楊元慶這樣回應》 來源:第一財經
《楊元慶首次回應:研發投入等指標 聯想遠超上市標準》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聯想宣布引進1.2萬名科技人才,楊元慶:高科技永遠沒有忘、不敢忘》來源:觀察者網
- END -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紫金商業評論。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