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椒漁運77×××船主,你的船已連續3個月未上交船舶水污染物,船碼是黃色,請你立即核查船上污染物收集情況,盡快用‘漁省心’自主申報船舶污染物。”一大早,浙江臺州某漁船主就收到了信息提醒,船主馬上打開手機上的“漁省心”平臺,操作起來。
通過這樣一船一碼的管理方式,浙江移動臺州數字化改革項目——“漁省心”,可以做到漁船污染物存積、處置情況一目了然,這也是數字化助推海洋漁業“智治”的一個縮影。
“漁省心”是臺州市港航口岸和漁業管理局、臺州市椒江區政府聯合浙江移動、浙江藍景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數字化改革項目。
按照省市數字化改革部署要求,該項目以漁船污染物智慧治理為小切口,集成金融、銷售及“瑣事”咨詢辦理等服務功能,破解多項行業難題,助推漁業數字經濟發展。在浙江省數字化改革“最佳應用”評選中,“漁省心”獲得了首批最佳應用獎。
船長也點贊“漁省心”讓漁民更安心
船舶在發動、航行過程中會產生含油洗艙水、機艙艙底污水、含油壓載水等污染物,按照要求這些只能回岸處置,不可以直接排放到海里,否則會造成嚴重的海洋生態環境污染。然而,由于沒有專門的漁船污染物回收機構,有些漁民圖方便,會直接把污染物倒進海中。
現在,如果船舶3個月以上未上交含油污水,“漁省心”監管平臺駕駛艙就會出現警示黃碼;如果超過6個月未上交,將會變成紅碼,監管人員會及時聯系船長,讓他們將船上的污染物在指定時間內上交到指定的海洋云倉里。
海洋云倉是在中心漁港設立的船舶污染物集中預處理中心,可分類回收含油污染物、生活污水、廢鉛酸電池、生活垃圾等所有海域污染物。海洋云倉通過5G網絡接入云端,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實時回傳,同時部署5G VR相機,利用5G大帶寬特性,監控中心可實時掌握海洋云倉運轉情況。漁民只要在“浙里辦”手機端發起污染物上交申請,系統就會就近派單,通知專業船舶上門收集。海洋云倉在收集到一定量級后,會通知有專業資質的運輸車,把廢油運輸到有專業處置能力的公司處置或者再生利用,大幅減少后期運輸和處置成本。
雖然出現警示黃碼,但浙椒漁運77×××船主阮先生對“漁省心”的污染處理方式贊不絕口:“打海油‘收集寶’熱線電話后,港內專業的收集船及工作人員會在30分鐘內上門收集,讓我們漁民可以安心地生產,也保護了海洋環境、漁業資源。”
據悉,目前該平臺在臺州市管理船舶4219艘,污染物減少排海總量達到578.8噸,有效控制了海域污染。
“漁省心”構建數字信用鏈高信用漁民可優惠貸款
“漁省心”平臺投入使用后,實現了部門間污染應急聯動響應、污染排放聯動執法和污染處置聯動反饋,減少了原線下審批手續17個環節。
“我們通過‘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手段以及移動專屬政務云資源和5G網絡,打通了港航、海事、生態、交通等7個部門數據壁壘,在船舶污染物申報、接收、運輸、處置等各個關鍵節點生成可視化‘電子五聯單’,通過區塊鏈技術加密數據后,按照污染物監管權責精準推送至各主管部門,實現多個部門的數據互通。”浙江移動臺州分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據悉,他們還與北京大學等單位合作組建了海洋大數據應用中心,提供數據治理能力和安全保障。
另外,平臺還會根據漁民主動納污、作業安全規范、海上救助幫扶等情況,綜合測算船東、船長個人征信得分,并對漁民實行信用分級評價,構建出漁業數字信用全鏈條。
針對信用等級高的漁民,平臺提供“漁夫貸”服務。以前,漁民的貸款手續繁雜。銀行不了解信用情況,漁民貸款時需要提供抵押物。現在,銀行可以通過平臺核查漁民的信用積分,信用好的漁民可以享受低息信用貸款,利率比之前下降50%。通過信用評定,還可以將金融信貸、貨物直采、政策扶持等服務與監管串聯起來,讓違法成本高于守法成本,讓合規作業的收益大于違法成本,促進漁民的安全環保意識從“要我規范”向“我要規范”轉變。截至目前,各金融機構已通過“漁省心”累計向漁民發放優惠貸款8720萬元。
作為數字化改革的樣板,目前“漁省心”已經輸出到浙江省內的舟山、溫州等地區,江蘇、福建、海南等省份也已經相繼啟動相關建設。(陳珊 朱紅雨 陳宇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