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數字化旅游新模式加快發展。一些國家的旅游景區,不僅借助數字技術將景點或展品放到網上,而且加強了景區自身的數字化建設,著眼后疫情時代,為游客提供更為豐富的互動體驗和智能化服務。
埃及:讓游客獲得不同以往的體驗
為滿足疫情防控期間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埃及旅游和文物部與科學考古研究所聯合推出了“在家體驗埃及”系列精品文化項目。在這一框架下,埃及數十家博物館和考古遺址被納入數字化虛擬旅游云空間,景點畫質高清、圖像栩栩如生,并配有圖文、視頻和音頻介紹。
“在家體驗埃及”文化項目不僅涵蓋吉薩高地三座金字塔、埃及國家博物館、科普特博物館等著名景點,還有一些平時較冷門,甚至處于關門維護中的景點。
埃及旅游發燒友易卜拉欣說,以前曾數次去階梯金字塔游覽,但對這座埃及歷史上最古老的金字塔的許多細節并不了解,這次通過網絡游覽,仿佛上了一堂生動的歷史課。“進入數字化虛擬旅游云空間后,三維游覽的高清界面可實現360度旋轉,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數千年前的埃及歷史深處,一些壁畫的花紋、質地甚至褶皺、裂紋等,都看得清清楚楚,這是現場旅游很難看到的。”
目前,數字化旅游還存在一些不足,如在人和場景的互動感方面還有待提升。同時,一些數字化虛擬旅游云空間頁面需要較高的網速,有時會出現卡頓或者頁面在某些瀏覽器環境下無法打開等現象。
在易卜拉欣看來:“這些僅僅是美中不足,無論如何都瑕不掩瑜。在疫情的特殊情形下,人們跨出家門多有不便,‘在家體驗埃及’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暢游埃及的數字化產品。即使疫情過后,我也會繼續使用數字化旅游,甚至可以將網下和網上旅游結合起來,從而對景點有更加全面細致的了解。”
意大利:點擊鼠標與藝術作品面對面
位于意大利佛羅倫薩市中心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始建于13世紀末,收藏著眾多文藝復興時期的名家雕刻和繪畫作品。當游客徜徉其間,欣賞米開朗基羅的作品時,可以打開手機應用,與人工智能版米開朗基羅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游客可以提出從作品到日常生活的各種問題,“米開朗基羅”不僅一 一回答,還會向游客介紹其作品。圣母百花大教堂博物館館長蒂莫西·韋爾登表示,通過這樣一種數字化交互方式,游客可以更好了解米開朗基羅在藝術上的傳承與創新,以及他對當時乃至當今世界的貢獻。
意大利擁有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資源,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前的2019年,有約6500萬人次外國游客到訪意大利。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當時佛羅倫薩的游客接待量超過400萬人次,是其常住人口的10倍,一些熱門景點經常超負荷運營,這也促使該城市在數字技術的應用方面走在前列。例如早在2016年,佛羅倫薩市政府便與移動運營商合作,通過分析移動數據量,研判不同時間地點的游客數量并提出科學合理的對策。
2017年,意大利政府多部門聯合制定了未來5年旅游業戰略計劃,支持旅游相關企業積極運用數字技術。
許多藝術機構投入數字化大潮,為游客帶來更好體驗。烏菲齊美術館是久負盛名的博物館之一,2018年該美術館與意大利和美國高校合作開展“烏菲齊數字化項目”,將館藏的1200多件古希臘和羅馬時期雕塑全部進行數字化處理。烏菲齊美術館還將其中最著名的70多件館藏作品高清版本放到線上,讓全世界的藝術愛好者點擊鼠標便能與藝術作品面對面。
德國:推動旅游業數字化轉型
旅游業是德國的支柱產業之一。據統計,2019年,來德國旅游的外國游客總數約為1.9億人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德國旅游業造成了巨大打擊。世界旅游業理事會的報告顯示,2019年,德國旅游業收入高達3440億歐元,2020年大幅降至1830億歐元。
疫情為德國旅游產業帶來挑戰的同時,也促使其加速數字化轉型。疫情防控期間,德國推出了各城市景點的虛擬旅游網站;博德博物館、柏林國立歌劇院、柏林愛樂樂團等機構也紛紛推出虛擬游覽、線上聽歌劇或音樂會等項目,讓世界各地的游客足不出戶即可游覽德國的自然風光、體驗文化藝術。
虛擬旅游是德國旅游業數字化發展的一個方面,數字技術在旅游業領域有著更為廣泛的應用。2019年,德國政府提出了“提升旅游業能力創新示范項目”。在該項目支持下,德國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的呂貝克灣開發了名為“智能人群控制”的交通管理系統;西南部巴登—符騰堡州的黑森林國家公園則開發相關項目,用以提供有關游客流量的實時信息。
當前,德國仍在加大力度推動旅游業的數字化轉型。德國國家旅游局董事會主席何佩雅表示,數字化形式和信息技術創造了更多機會,擴大了旅游機構與客戶的精準對話,加強了德國和國際旅游產業的聯系。(黃培昭 謝亞宏 張慧中)